曾习经
《田间杂诗十四首》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古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农耕活动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 屏挡浮名办一邱 这一句表达了远离喧嚣的名利场,回归自然的决心。"屏挡"意味着摒弃,"浮名"指的是虚名和世俗的追求,"一邱"则是指一个小小的山丘或地方,这里比喻为隐居之所。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纷扰的世界之外,选择一处小小的山丘作为自己的隐居之地。 -
【释义】 新挖的方塘叫做镜渠,晚栽的杨柳还很稀疏。一首和诗约定明年来相会,一半种菱荷另一半种鱼。 【赏析】 《田间杂诗》共有十四首,这是其中的第四首。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后写的一组诗,共四首,每首七绝,描写了成都平原的田园生活情景,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新凿方塘号镜渠,晚栽杨柳尚疏疏。”第一句写镜渠,即新开凿的池塘,它的形状像明镜。第二句写栽植的杨树还很少,所以叫稀稀落落。
这是一首田园诗。诗人在田间劳作之余,喜爱阅读书籍,并喜欢在湖边种树编篱笆。 “并舍荒芜足数廛,黄昏饭后每流连”,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的劳动生活。他辛勤耕种,把田边地角的荒地都利用起来种菜种花。到了黄昏时分,他放下锄头,坐在田边休息,欣赏着自己种植的花草树木,感到十分惬意。“黄昏”是傍晚时分,“饭后”是指劳作完毕之后。 “此何添个书堂好,分贮湖楼种树编。”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热爱读书的情景
注释: 1. 竖子寻源去不回:比喻那些寻找水源却无法返回的人。 2. 渴心日晚生尘埃:形容口渴的心情,一天到晚都在渴望。 3. 龙团苍壁那可得:意思是说,想要找到像龙一样的茶团和苍翠的茶壁,恐怕很难找到。 4. 聊饮溪流三两杯:姑且喝点溪水,也就足够了。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游览乡村时所写。诗中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理解和同情。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注释】 天生粉末夺徐熙:天然的花粉,能夺徐熙(宋初著名花鸟画家)的春画之工。徐熙是南唐画家,擅长画梅、兰、竹、菊,以淡墨写生,不求形似,而重神韵。“天生”指自然天成,即自然界中存在的。 百草千花日美姿:各种各样的草木花卉,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都呈现出美丽的姿态。 第一撩人秋色现:首先撩拨人的是秋天的色彩。 潮痕半没水红枝:潮水退去留下的湿润痕迹,映衬出水边的红色枝条,如火般燃烧。 【赏析】
壬子八九月读书题词十五首曹子建集 曾习经 水北水南起隐君,玉川破屋老攻文。 孔经自信衣裳在,惜哉庐传今无存。 注释: 1. 壬子八、九月:壬子是指古代纪年的一种方法,这里指的是清代的一个年份,八、九月则是指该年份的八月和九月。 2. 读书题词十五首:指曾习经所创作的一首关于读书的诗歌作品。 3. 曹子建集:曹子建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蔡邕的字,后人因此将曾习经的作品称为“曹子建集”。 译文:
【注释】 艾蒿:一种植物,可用来编草帽。 隙地:空隙之地。 瓦砾:指砖瓦碎片。 黄桑:一种树名,这里指的是种黄桑的泥土。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在农村劳作的情景。第一句写自己经过墙下时,被墙角下的艾蒿的绿光所吸引,这绿光照在了身上,也照进了心里;第二句说,自己经过那片空地,没有看到车马经过的痕迹,说明这里比较僻静,适合耕种和生活;第三句说,老了之后,我更加珍惜体力,不再怕劳累
在壬子八九月,读书之际,我题写下了十五首诗句,这些诗句是仿照曹子建的风格而作。下面是对这组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黄竹三章悔可追”,这里“黄竹”指的是一种植物,可能与诗歌的主题有关。三章则意味着有三部分或三个层次的内容。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某些事情的遗憾和后悔,希望可以追回或改变。 - 第二句:“周家仁厚有流遗”,这里的“周家”可能是指古代某个以仁爱著称的家庭或朝代
【注释】 壬子:年号,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八九月:指八月和九月。曹子建集:三国时期曹操编的《建安七子集》。 平生:一生;此生;我平生。选本:选择的文章。不挂眼:不在意。偶爱:偶尔喜欢。也大奇:也很奇怪。亲与:亲自给……装订。线装:古代书籍的一种装订方式,用线缝合封面。完一册:全部装订成一本。不知闲却已多时:不知不觉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 【译文】 平生我选文章从不在意
注释: 壬子八九月读书题词十五首曹子建集:这是曹植的诗集。 次山有文碎可惋,东野佳处时一遭:次山是曹植,他的文章中有许多精彩的部分值得惋惜;东野是陶渊明,他的文章有很多好的部分,但偶尔会有些糟糕的地方。 扬下甜瓜栽苦瓠,楚风当日亦心劳:这里的“扬”指扬雄,他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曾为王莽起草《新朝策》。“下”指陆机。《晋书·陆机传》说他“尝著文赋,拟班固《两都》,又欲作连珠,长述至成,未就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