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习经
【注释】 五陵:指西汉时的五个皇族封地。这里泛指长安一带豪门贵族聚居之地。年少:年轻时。王昌:即王昌龄,唐代诗人。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秋天的夜晚分别时,触景生情,悲不自禁,泪如雨下。全诗写得凄婉动人、缠绵不尽,是一首感人肺腑的杰作。 首句“秋河别夜太凄凉”,写秋夜离别的情景。“秋河”指黄河,“别夜”指别离之夜。“太凄凉”是说这别离之夜令人感到格外凄凉。“别夜”二字,总括全篇
以下是对这首古诗的逐句释义: 1. 八识归都性境真:这里指的是回归内心,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八识”是指佛教中的基本识,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分别接触的事物。而“性境真”则是指通过修行,达到对世界本质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是真实的、不虚妄的。 2. 桃花夹岸自通津:这里的“桃花”可能象征着美好但短暂的事物
【解析】 “壬子八九月读书题词十五首”是解题的关键。壬子年是公元1082年,八月是秋季,九月是冬季。“沉忧涉世言幽约”,“沉忧”指深沉忧虑,“涉世”指涉足世事,“言幽约”指谈论幽深的约定,“约”指盟誓。“狷介为文气苦辛”,“狷介”指狷介之士,“文气”指文气,“气苦辛”指文气之苦辛,“气”指文气。“若信杯樽足斟酌”,“酌”指斟酒,“斟酌”比喻考虑、商议,“足”“够”。 “酣歌犹是太平人”
【注释】 王书衡:名不详。马守贞:人名,生平事迹无考。题:写。从兰画轴:据《太平御览》卷八二四引《古今注》云,“张僧繇画兰,每一笔成一句诗”,因此称画为“从兰”。 【赏析】 这首七绝是作者为王书衡的马守贞画《从兰》图所题写的。此诗首句以桃叶比之画中的马姬,暗示画中人物与马家有渊源关系。次句说画中女子每日在尘土飞扬的车马间奔走,形象地描绘出画中人的辛劳
【注释】 自题蕉桐凉月画扇:蕉树和梧桐树经雨水滋润后,显得更加洁净;云和月亮通宵明亮,气色已像秋天一样。欹枕:斜倚在枕头上。乍闻:突然听到。拂帘:轻轻拨动帘子。一萤流:萤火虫的流光。 赏析:此诗描写蕉树、梧桐树得雨之后,更显其清雅洁净,与云、月通宵明亮的景象相映衬,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感
注释: 壬子年(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的八九月份,我读书并题词十五首。 不安唐古气堂堂,五言直逼华子冈。 后人未识仪曹旨,只与时贤较短长。 赏析: 这是一首自抒其志、自赞其诗之作。全诗共十四句,前八句为第一部分,后六句为第二部分。前八句以“不安”、“直逼”、“未识”、“短长”等词语表达诗人对传统诗歌创作方式的否定和对自我创作的肯定。后六句以“自赞”、“自赏”、“时贤”
壬子八九月读书题词十五首·其一 曹子建集 曾习经 雅怨兼深见性情,交亲不薄涕纵横。君王故有忧生叹,未觉中和始可经。 注释: 1.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曾习经的作品。 2. “雅怨”指深沉而富有情感的哀怨,“见性情”则是指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情感。 3. “交亲不薄”意味着与亲友关系深厚,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流泪。 4. “君王”指的是古代帝王,此处用来比喻君主
壬子八九月读书题词十五首曹子建集 愧皇职偶同公,寥落千年怅望中。 单得晚来修白业,不妨文字马牛风。【注释】:愧:惭愧。皇:皇帝。官:指官职。偶:偶然。同:相同。寥落:孤独寂寞,冷落。怅望:失望地凝望、眺望。单得:独自得到、拥有。晚来:晚年。修白业:修炼道术。白业:道家用语,指修炼的道教法事。马牛风:比喻文章写得气势磅礴、豪迈雄壮。赏析:此诗是一首自咏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厌倦
注释:壬子八月至九月在书房读书时,题下五首诗。曹子建集,指曹操的《短歌行》。兼工众体盛唐时,指唐朝的诗歌风格。屈指数着王岑,意思是王岑是当时有名的诗人。强与较量聊举似,意思是勉强较量一下。玉阶仙杖早朝诗,意思是像玉阶上神仙的杖一样,早晨就写诗。 赏析:此诗为作者在书房读曹子建(曹操)的《短歌行》而作的十五首诗之一。曹子建即曹操,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注释: 壬子八九月读书题词十五首曹子建集 少年时,我志向卓越,颇感自豪;年老后,我的文思却多是一些朴实无华的词语。 我喜爱《齐梁遗制》这样的作品,它们在凝香画戟郡斋中流传,成为诗歌中的佳作。 赏析: 这是一首读书心得诗,表达了诗人对年轻时才情出众、中年后文思枯竭的感慨以及对《齐梁遗制》等诗歌的喜爱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洁,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