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习经
平谷杂诗十八首 未倦穷途意,新凉正养疴。故家辞领海,残梦落交河。夜雨淋铃曲,秋风敕勒歌。杜陵原野老,流泪满江沱。 译文: 我在旅途中感到疲倦,但并未厌倦。现在正值初秋,我正在休养生息。我曾经的家乡在海边,而现在我已经离开了那里。我的梦中回到了交河,但我已经不再年轻了。晚上,我听到了雨声和铃声,那是我在听《琵琶行》。秋风呼啸,我在听着《敕勒歌》。我在原野上行走,眼泪已经流干了。 赏析:
斗俊五陵侠,防秋三辅豪。 明童珠络索,姹女紫丝绦。 相许曾无吝,同仇肯念劳。 幽闺亦清绝,临夜绣弓韬。 注释: - 斗俊五陵侠:形容那些在五陵地区以斗艳而出名的侠客。 - 防秋三辅豪:指那些在长安郊外进行防御秋收的豪强地主。 - 明童珠络索:明亮的珍珠般的绳索。 - 姹女紫丝绦:美丽的女子用紫色的丝带束着腰。 - 相许曾无吝:互相之间没有任何吝啬。 - 同仇肯念劳
``` 七十盘山寺,伽蓝半忘名。 行宫摇落后,羁客去来情。 玉辇埋荒草,金轮迫上清。 乾隆朝士尽,空望月华明。 ``` 注释: 1. 七十盘山寺,伽蓝半忘名:描述了诗人对盘山寺的记忆模糊,只记得它的存在。 2. 行宫摇落后,羁客去来情:行宫在风雨中摇摆后,诗人感到了离别的伤感和对过去的留恋。 3. 玉辇埋荒草,金轮迫上清:玉辇(皇家车辆)被杂草掩埋,而金轮(指太阳)逼近天顶。 4.
【注释】 1. 搓手胡桃核:形容冬天寒冷,用手搓着核桃核取暖。 2. 熏笼栗子花:意思是说把栗子放在笼子里烧着,以驱除寒气。 3. 居人闲织罽:居人是平民百姓,闲暇时织毡子。 4. 官长冷排衙:意思是说官员们因天气寒冷而推迟上朝的行列。 5. 荒集惟挑菜:意思是说集市上的人只挑选便宜的蔬菜。 6. 山池见沤麻:意思是说山上的池塘里漂满了被沤烂了的麻。 7. 原可隐:意思是说原来可以隐居在此处。
注释:野鹿叼着花朵离去,我眺望着苍茫的墓地。边境城镇秋日牧马,猎人傍晚调教鹰隼。药笼中遇见行商,黄差骑马传递驿报。每年秋天露水感伤,泪流满面向山僧诉说。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秋天游访平谷时所作。前四句写景,后六句抒情。诗人以简淡的笔触,描绘了郊野的风光和生活情态。 诗的前四句写的是一幅秋郊野地的图画。“野鹿衔花去”一句,写诗人在野外漫步,看见一只野鹿叼着花儿跑过。“苍茫望寝陵”一句
【诗句释义】 五月,南风开始吹起;江涛送行远人离去。 处境困难仍然心情舒畅;隐遁乱世如同隐居真道。 叹息我被安放何处,凄凉地是上天所亲近的人。 最喜爱双阙明月,流着泪思念霜晨的夜晚。 【译文】 五月,南风开始吹起;江涛送行远人离去。 处境困难仍然心情舒畅;隐遁乱世如同隐居真道。 叹息我被安放何处,凄凉地是上天所亲近的人。 最喜爱双阙明月,流着泪思念霜晨的夜晚。 【赏析】 《送常熟翁师傅归里六首》
【注释】 常熟:古郡名,即吴县。在今江苏苏州市。翁师傅:指吴门诗派诗人吴锡麟。归里:回家乡。闵世纷:为乱世所困扰。徘徊:犹踌躇。终自信:始终坚信自己的主张。哀怨有深文:哀伤和怨恨之情深沉而含蓄。前哲:前代的贤人。期:期许,希望。至尊:皇帝。行行:走一走,表示留恋。 【赏析】 《送常熟翁师傅归里六首》,此组诗写于明弘治八年(1495)作者任南安卫教授时,其时作者已五十七岁了
霜烛裁剪衣物,见帘扑枣竿。 霜夜中,蜡烛的光芒被裁剪成衣的形状,仿佛是裁衣时用的剪子。 比邻槽黍酒,留客饤蔬盘。 邻居家酿的酒香四溢,主人热情地招待客人,摆上一盘盘新鲜的蔬菜。 宛宛家人意,凄凄故国欢。 家人的心意温柔婉转,而故国的亲人团聚却让人心生凄凉之情。 遥怜秋社燕,随处觅檀栾。 秋天的时候,燕子会飞到社庙里筑巢,它们四处寻找檀栾树栖息。 注释: - 霜烛裁剪衣物
【注释】 《秋气已如此,归期竟寂寥。》——秋气:秋风。寂寥:寂寞、冷清。国觞:指酒。梁稻:泛指农家的农作物。农圃:农民耕种的田地。 【赏析】 此诗首二句写自己身在异乡,秋风萧瑟,秋意盎然。诗人身处异地,面对凄凉的秋景,内心难免有感伤之情。“归期竟寂寥”这句,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乡生活的向往。 三、四句写自己在外艰难生存,无法找到可寄托哀情的地方。“何处酹”(ruì,斟酒)
平谷杂诗十八首·其十八:楚泽哀时命,田园归去来。室庐无定处,风雨犹深怀。 注释: 这首诗的标题是《平谷杂诗》,共有十八首。这是其中的第十八首,也是最后一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楚泽地区哀叹时世,怀念田园生活的场景。他感叹自己的居所没有固定之处,就像风雨一样无法安宁。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