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芳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次意一先生仙霞壁间韵”: - “次意一先生”:指的是诗人在创作时,心中想到的第一个人或物。这里的“次意”,可以理解为“次要的意境”,“一先生”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人或事物,或者是诗人心中的某种意象。 - “仙霞壁间韵”:仙霞可能是指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观,如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壁间则可能是指墙壁之间,即室内的墙面。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在某个地方看到的美丽风景
注释: 瘴(zhāng)海南边路浅深,客愁不待岭猿吟。 没有人能将我唤醒,分我一些桄榔和橄榄的阴凉。 译文: 瘴气弥漫的地方是南方边远地区,道路崎岖难以行走。 客居他乡的忧愁,不等待山猿的哀鸣就能感到。 没有人能把我唤醒,给我一些桄榔和橄榄的阴凉。 赏析: 这首诗以景衬情,通过描写诗人在南荒边陲贬谪时所遇到的险恶环境,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以及内心的愤懑之情。
晚眺 鸟飞欲尽暮烟横,一笛西风万里晴。 山外有山青不见,微云映出却分明。 注释: - 鸟飞欲尽暮烟横:傍晚时,鸟儿飞翔殆尽,暮色中的烟雾弥漫开来。 - 一笛西风万里晴:一曲悠扬的笛声随风飘来,吹散了万里之外的尘埃,带来了万里晴朗的天空。 - 山外有山青不见:在远处的群山之外,还有更多的山峰,但它们的颜色已经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 微云映出却分明:虽然只是一丝微云,但它在天空中闪烁着光芒
【注释】: 1. 辛亥:指清高宗乾隆五十九年,即公元1794年。二月望祭斋宫:是农历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 2. 游甘园:游赏甘谷县的园林。 3. 其五:这首诗共有五首,此为第五首。 4. 公事相妨:因公务繁忙而耽误了游玩的时间。 5. 自由身:闲适自在的状态。 6. 眼中领略:指在游玩中观察和欣赏风景。 7. 细雨斜风:指春雨细密,春风斜吹。 8. 妒人:嫉妒别人。 【赏析】:
辛亥二月望祭斋宫因游甘园其一 山入湖光碧四围,棋枰零落葑田稀。蒲芽短短鸳鸯冷,惟有渔师几网归。 注释: - 山入湖光碧四围:山被湖水环抱,显得格外的青翠碧绿。 - 棋枰零落葑田稀:棋盘已经破碎,周围的田地也变得稀疏。 - 蒲芽短短鸳鸯冷:嫩绿的蒲草和短小的鸳鸯在一起显得有些冷清。 - 惟有渔师几网归:只有渔夫捕鱼回来,带来一些收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二月望日祭斋宫时游赏甘园的情景
【注释】 辛亥:清高宗名弘历,乾隆帝。辛亥为年号(1784-1796)。二月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月圆夜”,亦称“望”。古代帝王常于月圆之夜祭祀月神。斋宫:皇宫内供帝王斋戒沐浴的宫殿。甘园:即御花园,位于北京西苑中。海棠:又名“断肠花”“玉容华”“愁花”等,是落叶灌木或乔木,开红色或深红色的花朵。阴:指树荫下。一径苔:一条小径上的青苔。屐齿:木屐踏过的印痕。深深一径苔:深深的小径上满是青苔。忽闻
注释: 1. 老眼:指年老的眼睛。老眼是指年迈的眼睛,也比喻年事已高。 2. 花兴未厌:赏花的乐趣还没有尽兴。 3. 廉纤:小雨的样子,微细而连绵。 4. 流莺:即黄莺,这里泛指春天的黄莺。 5. 浪语:轻率地说话、说笑。 6. 春风恨:春天里鸟儿因找不到食物而感到遗憾。 7. 拗(niù)花枝插帽檐:将花枝插在帽子的檐下,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赏析: 这首诗是辛亥二月望日游甘园时所作
《七夕》 儿女穿针夜向分,楼头月落尚炉薰。 凭谁为觅机边石,留取支床卧白云。 注释: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传说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儿女:指年轻的男女。 穿针:缝纫时用针穿过线,这里指妇女们忙着给孩子们做新衣服。 夜向分:到了这个晚上,时间已经不早了。 机边石:织布用的机械旁的石头。 支床:铺床。 白云:天上的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描写七夕之夜的情景。诗中描绘了七夕之夜
淮客 长淮万里秋风客,独上高楼望秋色。 说与南人未必听,神州只在阑干北。 注释: 淮客:指生活在淮河地区的客人,这里特指南宋时期的诗人。 长淮万里秋风客,独上高楼望秋色。 “长淮”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条重要河流——淮河,这里用来比喻南宋的半壁江山。淮河两岸,风起云涌,秋风瑟瑟,诗人独自登上高楼,眺望着那无边的秋色。这里的“独上高楼”,既是诗人孤独的身影,也是他高远的思想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注释:朝霏作雨连天湿,春气熏人到骨香。 四望水亭无正面,有花多处背湖光。 译文:早晨的雾气化作细雨,连天地都变得潮湿,春天的气息弥漫整个山林,沁入人们的骨髓。四周望去,没有一座水亭的正面是对着湖面的,但有很多地方都有花朵在湖面倒影下绽放着美丽的影子。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甘园中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首句“朝霏作雨连天湿”写春雨连绵不绝,将大地笼罩在一片湿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