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芳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和颜长官的庭院。首联“天近偏承雨露荣,深深庭院锁清明”,以天近、偏承雨露来表现庭中之盛景,以“锁清”二字点明其深静之特点。颔联“柳丝风送秋千影,墙外行人空复情”,写庭院之幽美,借秋千影,写庭院之深远,而墙外行人则表现出一种空寂之情。颈联“春归人意逐花飞,不似东风管得来”“春归人意逐花飞”句意是说春天到来,人们的心思也随着花儿飞舞起来,与“东风”无关
诗句: 百斛明珠米在仓,沉香火底捻银簧。 译文: 百斛珍珠米堆积在粮仓,燃起沉香在火中捻弄银色的簧片。 注释: - “百斛”表示很多的意思,“明珠”指的是珍贵的珍珠,通常用来比喻珍贵的东西或人。此处可能指的是粮食或者某种贵重的物品。 - “米在仓”指的是粮食被储存起来,“沉香”是一种香料,常用于熏香或燃烧以驱除不良气味,“火底捻银簧”则形象描绘了在点燃沉香时捻转银制器具的情景。 赏析:
泥金摺损舞衣罗,蹙破遥山皓齿歌。 此曲人间听不得,莫愁还自有愁多。 注释 1. 泥金:指用金粉或金银制成的工艺品。 2. 折损:损坏。 3. 舞衣:指女子的舞蹈服饰。 4. 罗:一种丝织品。 5. 蹙破:形容衣服被压得非常紧。 6. 遥山:远山。 7. 皓齿:洁白的牙齿,通常用以形容女性的美丽。 8. 曲:音乐的一部分或乐曲的名称。 9. 人间:世间。 10. 听不得:不能被听到。 11.
注释: 和颜长官百咏:这是一首和诗,颜太守的百首诗。 长楸走马却归来,雉挟春骄未应媒。 长楸:一种高大的树。 雉:野鸡。 挟:夹着。 骄:骄傲。 媒:媒介。 不信杏梁双燕语,日长帘幕有风开。 不信:不相信。 杏梁:用杏木做的门楣。 双燕语:指燕子呢喃。 日长:日子长久。 帘幕:帘子。 赏析: 此为和颜长官百咏之作,表达了对颜太守诗歌的赞美和敬仰。首句描绘了一幅长楸树下、骏马归来的景象
注释:我的孩子和妻子都伤心悲伤,但作为男子汉的我却无所作为。尽管我健步如飞,可我的童仆却远道相依。 春风日日夜夜吹绿了草,春天里鸟儿的啼鸣也常常令人心碎,但并不一定是因为离别而感到哀伤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和颜长官百咏》中的一句。下面是逐句释义: - 晋代豪华不数家,万钱下箸未为奢。 “晋代豪华不数家”,意指晋朝时期(大约在公元280年至420年之间),豪华之家并不多,所以即使花费巨资也不足为奇。“万钱下箸”是一个成语,形容吃饭时花费巨大,这里的“箸”是指筷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是在晋代,人们吃饭也不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 - 客来只是家常饭,豆粥萍齑费咄嗟。
【注释】: 和颜长官百咏: 《全唐诗》收录了颜真卿的《和颜真卿尚书百咏》,共一百首。颜真卿,字清臣,唐代书法家、诗人、政治家,官至吏部尚书,因反对安史之乱被排挤而被迫离职,后复任为御史大夫。 曲池毕竟有平时:曲池是指曲江亭,是唐代帝王游赏之所,有“曲江流饮”之说。平时指平日。 炙手儿:形容权势很大,使人畏缩。 十数年间三易主:意思是说唐朝从唐玄宗到唐僖宗这一百多年间,朝廷换了三个主人。
``` 客履三千此托身,晚杯狐白暖生春。 狂来且置兴亡事,金坞铜陵不解贫。 注释:我踏上了这漫长的旅途,在这片广阔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归宿。在这个寒冷的冬末,一杯热气腾腾的鹿茸酒让人感到春天的气息。 译文: 我走过了许多地方,见识了不同的人和事物,也体验了人生的喜怒哀乐。有时我会陷入深深的思考,思考着过去的岁月和未来的走向。有时候,我会感到非常孤独和无助,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无根的浮萍
诗句:朱门往事若为怀,积雨苔痕绿上阶。 译文:朱门曾经的故事如今是否还在思念中,细雨绵绵让绿色的苔藓覆盖了台阶的青苔。 注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岁月流转带来的感慨。“朱门”指的是富贵人家,“若为怀”表示一种怀旧的情感。“积雨”描绘了春雨连绵的景象,“苔痕绿上阶”则形象地表现了雨水冲刷过后台阶上的青苔。 赏析:此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历史记忆
【注】:和颜长官,指唐代颜杲卿。百咏:诗一百首;这里泛指诗作。 红雨声乾未作泥(译文):春雨过后,地上的泥土还带着湿气,没有完全干透。 绣成十里绿杨堤(译文):柳树成荫的十里长堤,如同绿色的锦绣。 金杯缓劝玲珑唱(译文):用金杯慢慢地斟酒,唱着婉转动听的歌曲。 玉勒催归腰袅嘶(译文):骑马的人催促着回家,马儿在缰绳上摇摆,发出嘶鸣声。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象,通过描绘春雨、绿杨、长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