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意象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首先读懂全诗,然后逐句分析。“和颜长官百咏”是这首诗的第一句,交代了这是诗人为颜长官所作的一首百咏诗。“客户耕田主户收”是第二句,描绘了农田里的景象。“螟蝗水旱百般忧”是第三句,描述了农民遭受灾害的情景。“及秋幸有黄云割”是第四句,描绘了秋天收获的情景。“债主相煎得自由”是最后一句
这是一首描写劳动妇女生活的小诗。 四月官场入纳时,乡耆旁午上门追。 意思是说四月的时候,官府征收租税,乡村的长老都去收,连成天在家织布的女人都要出门接受。 请看贫妇通宵织,身上曾无挂一丝。 意思是说请看这位穷苦的女人,她整夜在织布机前工作,身上一点装饰都没有。 注释:百咏:指许多诗歌。纳:征收。旁午:连续不断。无挂一丝:一点装饰都没有。 赏析:这首诗通过写农村中贫困妇女辛勤劳作的情景
注释: 和颜长官百咏:和颜长官的许多诗作。 肠随丝断手生胝:形容织布辛苦,手指磨出老茧。 羡杀星边织女机:羡慕天上织女的织布机,因为地上的人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解决。 借问输官零落否:借问官府中的布匹是否已经全部用完。 儿郎寒冷且无衣:孩子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没有衣服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批判。首句“肠随丝断手生胝”描绘了织布人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织工艰辛生活的同情
注释:淡黄色的竹纸用来书写蠲免逋欠,白纸仍要征收不种谷物的租税。经营生意还嫌时间太晚,官府哪里会问有钱没钱的问题。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反映农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深刻的诗篇。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官府中任职的经历,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首句“淡黄竹纸说蠲逋”,描绘了官府使用的淡黄色竹纸来书写蠲免逋负的文字,这反映了官府在处理赋税问题时的态度和方式。接着,“白纸仍科不稼租”
注释: 和颜长官百咏 头白村翁尚把锄,瓶中那复斗升储。 午餐减与饥乌食,却愧家人问有馀。 译文: 年迈的村民还在田间劳作,他的家里面却空无一物。午餐的食物甚至不如饥饿的乌鸦,他反而担心家人会问他还有剩余的食物吗?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贫穷但勤劳的老人的形象。诗中的“头白村翁”形象地描绘出老人年老体衰但仍在辛勤劳作的场景,而“瓶中那复斗升储”则形象地表达了老人家中的贫瘠
注释:农父(农民)的眉头上聚集着百种忧虑,雨水愁苦而干旱愁苦。龙神和社鬼都在烧香祈祷,希望秋收时能有个好收成,让农人睡得安稳。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农人辛苦生活的诗,通过农父的百念攒和龙神、社鬼的烧香祈雨,表达了农人对丰收的渴望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同时,也揭示了农人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奈和辛酸
注释:我带着鸡豚趁着清晨的空闲,来到了这荒村。这里有几户人家,他们都是田园的主人,我愿意将这片土地留给我的儿孙后代,让他们书写契约书。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他带着鸡豚来到荒村,与村民们交流,了解到了他们的农耕生活。他发现这些人家都是田园的主人,于是决定将这片土地留给他们的儿孙后代,让他们在这里安居乐业。诗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
【译文】 秋日江边捕鱼时,鸥鸟相伴来相随。 划桨惊动了水禽,碧空四垂云彩飞。 【注释】 鸥:海鸟,常生活在江河湖泊中。 采鱼:捕鱼。 相随:相伴,指鸥鸟跟随人行踪。 荡桨:摇船桨。 惊起:惊动。 云天:天空。 碧四垂:四下垂落的碧色云彩。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江捕鱼和鸥鸟相随的田园诗,诗人在江畔捕鱼归来,看到岸边鸥鸟相伴而行,感到十分亲切,于是吟咏了这首小诗。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宁静幽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理解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冷泉亭”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建,在孤山西北麓的冷泉溪上。全诗以冷泉命名,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倦。首句写白猿弄清泚,清泚即清澈的水,用白猿比喻溪中的水;第二句写秋入山骨冷,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山景;第三句写老僧怯凭栏,写出了老僧对这美景的畏惧;末句忽失袈裟影
【注释】: 1. 裹饭驱儿(wèi fàn qū ér)候暖耕:把米饭包在布里,让孩子们在外面等。候,等待,等候。候暖耕,等天暖和了再耕。 2. 塍泥滑滑不堪行:田埂上的泥土湿漉的,很滑,不能行走。塍,指田埂、田界。 3. 如何说得农家苦:怎能说得出口农家的辛苦? 4. 雨笠风蓑过一生:顶着风雨的斗笠,穿着蓑衣度过这一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家生活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