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芳
【译文】 秋日江边捕鱼时,鸥鸟相伴来相随。 划桨惊动了水禽,碧空四垂云彩飞。 【注释】 鸥:海鸟,常生活在江河湖泊中。 采鱼:捕鱼。 相随:相伴,指鸥鸟跟随人行踪。 荡桨:摇船桨。 惊起:惊动。 云天:天空。 碧四垂:四下垂落的碧色云彩。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江捕鱼和鸥鸟相随的田园诗,诗人在江畔捕鱼归来,看到岸边鸥鸟相伴而行,感到十分亲切,于是吟咏了这首小诗。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宁静幽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理解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冷泉亭”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建,在孤山西北麓的冷泉溪上。全诗以冷泉命名,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倦。首句写白猿弄清泚,清泚即清澈的水,用白猿比喻溪中的水;第二句写秋入山骨冷,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山景;第三句写老僧怯凭栏,写出了老僧对这美景的畏惧;末句忽失袈裟影
【注释】: 1. 裹饭驱儿(wèi fàn qū ér)候暖耕:把米饭包在布里,让孩子们在外面等。候,等待,等候。候暖耕,等天暖和了再耕。 2. 塍泥滑滑不堪行:田埂上的泥土湿漉的,很滑,不能行走。塍,指田埂、田界。 3. 如何说得农家苦:怎能说得出口农家的辛苦? 4. 雨笠风蓑过一生:顶着风雨的斗笠,穿着蓑衣度过这一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家生活的艰辛
【注释】 和颜长官:作者自指。百咏:指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共一百首。编茅为屋,指用茅草盖成房屋;荻为帘。老小团栾苦乐兼:全家团结和睦,共同分享快乐或分担忧患。丁:成年男子。犹未了:还没有完全解决。家口:家庭人口,即家庭成员。堪添:能承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述其生活状况的诗作。前半部分描绘了作者与家人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后半部分则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感慨。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
【注释】 茭:一种水生植物,茎长而直。 浪:此处指江水。 醒:使人精神振奋、清醒。 尘:尘土。 盖:遮盖。 赏析: 首句“画舫茭中出”,意思是说一艘装饰着精美图画的游船在茭草中露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茭”即菰菜,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性水生草本植物,可食用。“中”字表明游船在茭草丛中。 次句“青山树上斜”,意思是说山峦苍翠欲滴,树木斜倚江边。“树”字表明山峦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
【注释】 幽寻:深山中的探寻。 兴不浅:兴致很高。 归路故迟迟:归途漫漫,久久不能到达。 猿断空山答:猿猴的叫声中断了空旷的山间回荡。 人行片月随:行人行走时月光跟随其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深山中追寻隐逸者所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者的向往之情。 首句“幽寻兴不浅”,点明了作者的寻找动机和心情。他深深地沉浸在自己的寻找之中,兴致高昂,难以自抑。 次句“归路故迟迟”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解读全诗,再根据题目要求逐句分析,最后将分析的结果进行整合。注意不要只回答“好”“不好”“妙”“不妙”等浅层次的主观臆断,而要结合全诗的内容和意境作客观、全面的鉴赏。 “瓦沟初瑟瑟”,意思是:瓦沟中发出瑟瑟声响,声音细小而悠长。瓦沟是屋檐下排水的凹槽,此处指屋檐上积雪融化后的水滴声。“瑟瑟”,形容声音细碎而悠长。 “隐几坐虚白”
【注释】 东菑:地名,今山东诸城一带。时雨:及时降雨。离离:形容草木繁茂的样子。黄:泛指庄稼。 小摘:即小采。炊:烧。新香:香气扑鼻。 【赏析】 这首诗描绘初夏的田园景色,写农家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东菑”是本诗的起兴之笔,也是全诗感情的基础,为下文作铺垫。“东菑足时雨”,意思是说东菑地方此时正好遇上及时的雨水。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东菑的地方此时正好遇上及时的雨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题灵芝寺》。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第一句:“黄金匝地小桥通,四面清平纳远空。” - 关键词解释:黄金匝地,形容桥梁周围铺满了黄金般的装饰;小桥通,指通过这座小桥可以通向其他地方;四面清平,描绘出周边环境的宁静和开阔;纳远空,表示可以容纳远处的空间。 - 译文:黄金铺满的桥梁连接着四处,四周景色宁静而宽广,可以包容远方的天空。 - 赏析
注释: 尘世之外 灰尘飞扬的地方,山色映入芒鞋。 乘兴而吟,一唱忘词。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在尘世之外的意境里,乘兴吟咏的情景。首句“尘飞不到处”,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尘世之外的景象,即天空中没有灰尘飘落。次句“山色入芒屦”,则是诗人在山色之中行走,山色如同色彩斑斓的鞋子一样,渗透到他的衣服上。第三句“乘兴一长吟”,表明这是诗人在兴致勃勃地吟咏时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