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辽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古木森森、方池幽静的景象,以及诗人在池边欣赏鱼儿嬉戏的闲适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森森古木荫方池: 古木茂盛,枝叶交错,形成了一片浓郁的树荫。"森森"形容树木繁密的样子,"古木"指的是年代久远的树木。"荫方池"是指这些古木的树荫覆盖到了方形池塘上。这一句通过描绘树木和池塘的景致,营造出一个宁静的氛围。 2. 池上秋来一夕知: 秋天的到来,让池塘上的水面显得更加宁静
诗句释义 1 断知无乐亦无忧 - 知道生活虽然贫苦但心中无忧虑。"断知"意为明确地知道或理解,"有乐亦无忧"表示即使生活中没有太多乐趣,也不会感到忧愁。 2. 薄有田园沧海头 - 拥有很少的田园(可能指小片农田)位于海边。"薄有"表示数量不多,"沧海头"意味着在大海边缘,可能是一个小岛或靠近海边的地方。 3. 得意已同毛义去 - 心情满意如同古人毛遂一样离开
【注释】 1.寄四明神智师:寄给在四明山的师父。 2.甬水楼头看尽山,南城寺里扣禅关:在甬水边上楼头眺望群山,南城寺里扣禅关。 3.老师多事犹相记:师父常常念着我的安危。 4.千里驰书慰病孱:千里迢迢写信安慰我。孱(càn):软弱。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贬谪黔州时。诗中写诗人对四明山的眷恋,对神智师的思念,对远道来书的珍视,以及对友人的问候。全诗语言朴实,情意深厚。 首句“寄四明神智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表达了他与友人雅上人在幽乐轩前共赏春景,品味美食的愉悦之情。 首句“幽乐轩前春欲归”,描述了雅上人居住之地幽乐轩前的春色,以及春天即将结束的景象。这里的“幽乐轩”可能是一个隐逸之人的居所,充满了诗意和静谧。春色渐去,预示着季节的更迭,暗示着离别和思念的情绪。 第二句“红葩绿萼斗芳菲”,描绘了春花盛开的情景,红的、绿的花朵竞相绽放,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诗句释义】 1. 清江濯濯生菰蒲:指清澈见底的江中生长着茂密的芦苇和茭白。濯濯,水清貌;菰(gū)蒲,即菖蒲。 2. 一双白鹭雪不如:指一群白色的鹭鸶与白雪相比更显洁白。 3. 轻烟细雨不肯去:指鹭鸶宁愿留在雾气缭绕的江面上也不想离开。 4. 潮来正有浮阳鱼:指当潮水涌来的时候正好有鱼儿随波逐浪浮出水面。 【译文】 清澈的江水里生长着茂盛的芦苇和茭白,一对白鹭与雪花相媲美
赴斋 自从来到人世间,已经很久忘却了尘世的纷扰。十天闭户九日修道。 白发苍颜见无相,不妨应供此间来。 注释: 1. 尔来世事久忘怀:你来说,自从来到人世间,已经很久忘却了尘世的纷扰。 2. 十日长关九日斋:十天闭户九日修道。斋:道家修行者在斋戒期间,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以清心寡欲来修身养性。 3. 白发苍颜见无相:白发苍颜见到无相,无相就是没有相貌,形容人的衰老和内心的平静。
注释: 道人寄老:寄寓在故山的道人。 雪顶霜眉:形容眉毛白得像雪一样,鬓发也白了。 意嗒然:神情怅惘的样子。 门外少年:指年轻貌美的女子。作乐:弹琴奏乐。谁家:哪个人家。说因缘:讲述原因。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道人寄居在故山,他的雪白的眉毛和霜白的鬓发都流露出一种怅惘的神情。诗人通过这层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这位道人的同情和理解,并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注释: 老去法光不足惊,婴寻世事或能精。 眼花头白终无用,卧看纱窗晓日明。 译文: 随着年岁的增长,对佛法的领悟已经不足为奇,但寻找世间之事或许还能精进。 眼睛昏花,头发变白,终究是无用武之地,只能躺在床上看着纱窗上的晨曦。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晚年对于世事和佛法的态度。他认为随着年岁的增长,对佛法的领悟已经不足为奇,这是对自身的一种反思和接受。他认为寻找世间之事或许还能精进
注释: 题上天竺:题写在天竺寺。 平生:一生,整个生命。 省:知道,了解。 老去:老年时。 惟求:只是追求。 它日:将来的一天。 终当:一定。 断家事:摆脱家庭琐事。 篮舆蓬舸:指用篮子做车和篷船。 赏析: 此诗为诗人游历名山大川时的即兴之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对名利看淡、追求清静闲适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
暂来 重入都城谁与邻,暂来还去不知春。 繁华年少莫相笑,身是无为闲道人。 注释: 暂来:暂来此地。 重入都城:再次回到京城。谁与邻:谁可以作邻居? 还去:离开。不知春:不知道春天来了没有。 繁华年少:年轻的富贵之人。莫相笑:不要嘲笑。 身是无为闲道人:我是无心无欲的道人。 赏析: 这首诗以“暂来”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京城生活的短暂体验和感受。诗中“重入都城谁与邻”,诗人再次来到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