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辽
译文: 渔浦躬师 在江东、江西,我有许多的旧交游,十年后我重访此地。 我惭愧自己没有修行,不能像老师那样自在观照,只能在此地渡口送别的船。 注释: 1. 渔浦:地名,在今湖北鄂城东,有古迹渔矶山。躬:亲自。 2. 江东江西多旧游:指作者与江东和江西一带的老友都有过交往。 3. 十载重来蓬鬓秋:指作者离开家乡已经十年,如今又回来了,头发已白如蓬。 4. 多愧老师观自在:指作者惭愧自己没有修行
【注释】: 寄崇德大师:写给崇德大师的诗。 沧波眇眇太湖边:指太湖的水波浩瀚渺茫。渺渺:形容水波浩渺的样子,也用来形容人的神态或情状。沧海:大海,这里比喻湖海。 引领西风为怅然:意思是说,在西风中,我仿佛被引导到了太湖边,心里感到惆怅。引领:引导、领路。西风,秋风。怅然:怅惘的样子。 已会老师忘世事:我已经懂得了老师的道理,不再关心世间的一切了。已:已经。会:了解、领会。 阿兰那行即真禅
【解析】 1.游瑞岩:游历瑞岩,泛指游览名山。游,动词,游历;瑞,地名;岩,山。译文:游览瑞岩。2.已恨初年不学仙:已经后悔当初没有修炼成仙。已恨,后悔;初年,早年;不学仙,没有修炼成仙。译文:已经后悔当初没有修炼成仙。3.老来何处更参禅:到了老年,在何处再去参悟禅理?更,更加;参禅,参悟禅理。译文:到了老年,在何处再去参悟禅理?4.西风摇落岁事晚,卧对高岩看落泉:秋风萧瑟,树叶凋零
【注释】 衮衮:形容人多、热闹。岩窦:指山中的洞穴。洗耳:比喻清静。 【赏析】 此诗写诗人于雪窦山游览时所见景物,抒发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之情以及追求自然山水之美的向往。全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体现了唐诗清新自然的风貌。 首句“世路衮衮何年休”,是说人世间熙来攘往的繁华热闹,何时才能停止啊?表达了诗人对于纷扰世俗生活的厌倦与无奈。 次句“青山白云且淹留”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要分析诗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诗意,把握形象,分析技巧,品味语言。最后还要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潭中有龙不可见”的意思是:龙潭中有一条龙,但看不见它。“瀑水从天来”意思是:瀑布像从天上掉下来的水一样
【注释】1.西上:指京城长安。2.一年为客厌西东:一年的奔波,使诗人厌倦了往返于东西两地之间。3.白发生来百事慵:头发已变白,对世事已不关心,什么事都懒得管了。4.学终童:指年幼时学习勤奋。5.莫惊:不要惊动。6.行李:行囊。7.盛意:好意。8.学终童:年幼时学习勤奋。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旅途生活的诗。开头两句说一年来奔走东西,白头发长出来,事事都感到疲倦。三、四句写旅途中不要惊动客人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篇名句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畔”“菲”“梦寐”“计”“斜”等词造字都比较简单,不要因为觉得比较难写字就忽视。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道、畔、菲
金山窦觉师 不安田亩强西游,二月春风占渡头。 寄语道人莫相笑,归时迎我到瓜洲。 注释: 1. 不安田亩强西游:不安于在家乡耕种,而是强行向西远游。 2. 二月春风占渡头:二月份的春风已经吹过,江边的渡口已经解冻可以通行了。 3. 寄语道人莫相笑:给道士们留言说不要嘲笑我。 4. 归时迎我到瓜洲:等我回去的时候,请在瓜洲迎接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他的好友、僧人的一封信
注释: 金鹅山势高峻陡峭,乘兴已经泛舟回沧州。 计算算来百年能有几日,不知此地什么时候来到。 赏析: 这首诗以金鹅山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句“金鹅方丈”直接点明了诗题,金鹅山位于沧州,地势高峻陡峭,景色壮丽。次句“乘兴已泛沧州回”,描述了诗人乘兴而来,游览金鹅山的经历。第三句“计较百年能几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人生苦短,岁月如梭,百年能有多久呢?第四句“不知此地何时来”
解析 1. 诗句释义与译文 - “髯弟南来白发垂”:描述了一位长胡须的兄弟从南方归来,头发已经花白。 - “襄阳夫子最相知”:指出这位襄阳(今湖北襄阳)的朋友是我最了解的人。 - “仓惶河外元戎客”, “冷落江南夜半棋”:描述了自己在北方因战事仓惶,而在江南只能夜深人静时下棋消遣。 - “云外渺弥帆信隔”: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消息的渴望,但消息如同被云雾阻隔一般难以抵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