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筠
在古代中国的诗词中,七夕被视为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日,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下面将逐句进行翻译、释义并赏析这首诗: 1. 伯劳东翥燕西飞:描述了伯劳鸟在东方飞翔,燕子在西方飞翔的场景。 2. 又报黄姑织女期:黄姑和织女,即传说中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是七夕的主角。 3. 天帝聘钱还得否:暗指天帝是否还会支付聘礼给织女。 4. 晋人求富是虚辞:晋人指的是古代传说中追求富贵的人
这首诗的原文是这样的: 奉和圣制寒食五七言二首其二 黍盘交荐藏烟日,丝雨微沾解禊辰。 家有秋千怜月夕,户垂杨柳庆芳春。 波浮素卵祥兰馥,垄戏名翚瑞麦新。 千里神畿多胜赏,熙熙胥会可封民。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奉和圣制寒食五七言二首其二 这是一首奉和皇帝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二天)的诗作。“寒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一、二天举行,主要习俗是禁火,吃冷食,以纪念逝去的亲人。
【注释】 又送一绝:指《赠内人》诗。一绝,即绝句的一种体裁。汉宫等级不相饶:汉宫里妃嫔的等级是分明的。相饶,宽容、宽恕。风波若未乖前约:如果风波没有违背当初的诺言的话。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在这首诗中以历史为鉴,借古讽今,抒发了对封建统治者不能体恤民情的强烈不满。 “粉白”两句,写宫女打扮得娇艳如花。“粉”,指涂胭脂。“朱红”,指搽红妆。这两句诗用色彩鲜艳的词语描绘宫女们的美貌
【注释】 天禧戊午岁:指公元1026年。立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五月五日或五月初。祀,祭祀。太一宫,道教宫观名。斋宿,斋戒住宿。 纶掖滥敷言:纶,丝织品;掖,衣襟。纶,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官服,这里泛指高官。 八奉斋祠荫宝轩:八奉,指多次奉祠。斋祠,即祭祀,供奉。宝轩,用珍宝装饰的车子,这里指皇帝的车子。 上士半同猿鹤老:上士,古代对有道之士的尊称。猿鹤,皆长寿之禽。上士半同猿鹤老
【注释】戊申年:指农历戊申年,即1788年。华寝:华丽的卧室。星陈:星辰陈列,形容夜空中星光灿烂。明河:银河。奕奕:光辉灿烂的样子。神光:天上的神仙光芒。机杼:织布的机杼,这里指织布机上织成的布匹。“不柰”是不得已的意思。不奈:不得已,无法忍受。 【赏析】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在京城时,他看到七夕之夜,天空繁星闪烁,银河灿烂辉煌,于是写下了这首五绝。首句写七夕之夜
【注释】: 新年: 指新年伊始。 病入新年起甲寅,轲心不动五侯春:疾病侵扰着身体,在新春伊始时(甲寅年)仍坚守信念。 史书上记载的我(轲)没有因为权贵而失去节操,我(轲)没有做不忠不义的事情。 荏苒未除金马籍,蹒跚空笑玉楼人:时光飞逝,尚未除去被朝廷贬黜的(金马)官职,只能(蹒跚)在(玉楼)中(空笑)。 穷檐抱影时相吊,一指南禅四大身:在贫贱之中独自(抱影)度过时光
【赏析】 这是一首和诗,是奉和圣制《社日七言四韵》之诗。此诗的首联写社祭的盛况;颔联写社祭后人们的喜悦心情;颈联写祭祀后的天气;尾联则以赞美尧王功德作结。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一个热闹非凡、喜庆祥和的社会大家庭之中。 【注释】 1. 社日:古代农历二月初二日为“社日”,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2. 美服斯勤:指穿得漂亮衣服的人勤劳。 3.
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的诗。首句“野趣风流属此辰”,意为在这个美好的时刻,我感受到了野外的乐趣和风情。 第二句“帝台高会敞重茵”,描述了皇帝的宴会场所宽敞明亮,铺有重茵(一种华丽的地毯)。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盛大而华丽的宴会场面。 第三、四句“绛囊为佩仙萸密,绿酝飞觞寿菊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他佩戴着紫色的袋子,里面装的是珍贵的仙草;他用绿色的酒樽盛放美酒
诗句如下: 华林家声世不渝,云仍次第秉鱼须。 注释:华林家族的名声世代传承,如同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地排列着,就像握着鱼须一样。 乌衣门大容高盖,蝌蚪书多聚硕儒。 注释:乌衣巷的门庭宽敞,可以容纳高大的车辆,而小巷深处则聚集了许多学识渊博的学者。 里巷当今为甲族,风烟从古是仙都。 注释:如今的里巷已经成为了贵族的聚集地,古代的风烟中仿佛弥漫着仙境的气息。 岂惟一榻留徐孺
上元日 汉典久传祠太乙,竺坟亦说会夫人。 蟾蜍吐耀祥轮满,菡萏凝华宝檠新。 风转相竽来帝乐,香焚夹道杂车尘。 承平多庆群欢洽,益见严宸奉紫旻。 注释: 1. 上元日: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庆祝活动丰富多样。 2. 汉典:汉朝的礼仪制度,这里指汉代的祭祀活动。 3. 祠太乙:在太乙神祠进行祭祀活动。 4. 竺坟:即古刹,佛教寺庙的代称。 5. 会夫人:即佛教中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