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清之
【注释】 1、八月初五:指七夕节。 2、梦桃杏枝上皆小蕊:梦中看到桃花杏树上的花蕾都变成了小小的花朵。 3、顷刻间一花先开:瞬间,一朵花儿率先开放。 4、次第:依次。 5、拆:盛开。 6、色殊红鲜可爱:颜色鲜艳美丽。 7、戏足成之:玩味着玩一下写成诗。 8、天孙:织女星的别称。 译文: 八月初三,梦到桃花杏树的枝条上,都开着小小的红花,片刻之间,一朵花最先开放;接着其他的花也陆续绽放
【注释】 1. 菜畦:菜园子。 2. 多生菜气粥鱼僧:形容蔬菜的香气,像鱼和僧人的气息。 3. 味菜还如好色登:味道像美味佳肴一样。 4. 戏学挑根和露煮,正堪摘稻配香蒸:模仿古人把新鲜的蔬菜用露水来烹煮,正好用来搭配着稻谷一起蒸煮。 【赏析】 这是一首写农事生活的田园诗。前二句是说菜圃中种了许多蔬菜,而且长得很好,就像鱼和僧人的气息一样;后两句是说用露水来煮这些蔬菜,正好可以用来蒸熟稻米
注释:炊烟袅袅升起在千家万户,僧人的居所掩映其中。画中的康衢美景不如现实般美丽。寄语偃溪的悬崖上的淡墨,图中增添我的一匹马车。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诗中通过对比现实与画中景致,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柴车”这一意象,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美好憧憬
赠李相士 未遇公卿尽好看,会将碧眼照人寒。 邯郸梦觉君休问,试卜何时可挂冠。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析:首句“未遇公卿尽好看”,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评。在古代社会,出身和门第是非常重要的,而诗人在这里暗示,那些没有公卿身份的人,也应当受到尊重和欣赏。 - 关键词释义:“碧眼”通常指代西方或外国的官员,这里可能暗指诗人对异国人士的尊敬。"照人寒"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官员冷漠
诗句原文: 香山老惠两猫杀活禅机本自由,顺行逆用总先筹。 伽梨亲抱狸奴送,管是南泉是赵州。 注释解析: - 杀活禅机本自由:这里“杀活”可能指的是处理生与死的问题,“禅机”通常指禅宗的玄机或深意,“自由”则是指不受拘束、随心所欲的生活态度。整句诗可能表达了一种超脱生死、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或处世态度。 - 顺行逆用总先筹:这里的“顺行”和“逆用”可能是在描述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语境读懂句子含义,然后理解诗歌的内容。最后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及艺术效果等。 “香山猫食粥”,香山即香积寺,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建。诗中描写了香积寺里两只小狸奴吃粥的情景。“梵宫新遣两狸奴”一句点出地点,“晨粥饥餐食肉如”两句写小狸奴们贪吃,连晨粥也不放过。 “料是伊蒲三昧熟
【注释】 秋后:指秋季。自锄稀甲,意思是说自种蔬菜。莫辞榾榾频携瓮:莫推脱携带水桶和水罐。准拟清馋玉糁翁:准备品尝美味佳肴。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秋天种植蔬菜,并抒发了丰收后的愉悦心情。 开头两句“秋后从来数晚菘,自锄稀甲几多丛”的意思是说,在秋后的时候,我种了几棵晚菘菜,自己锄草的稀稀疏疏的有几丛。“秋后”指的是秋天,“从来”表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数晚菘”是指种植晚菘菜
注释: 佛法:佛教。方当恶剧时,偃溪笑里袖钳锤:指佛教徒在讲经说法时常常用讽刺和攻击的方式,而诗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不教管领千云衲:不教他掌管管理一千件云衲(指僧尼的服饰)。打彻头关更问谁:把问题打到了根本上,还要问谁? 赏析: 这首诗是说佛法在兴盛时期,人们喜欢用尖刻的语言攻击别人,甚至不惜使用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这是不好的。但是,如果能够从根本解决问题,就不用去攻击别人了
【赏析】 “八月上弦夕”,首句开门见山,直接点出时间地点。上弦月,即农历每月十五或十六的月相。此句写景,描写了中秋之夜月色的美好。 “轻风熨贴晚云开,为放中秋半月来”,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中秋夜晚的景色。轻风徐徐吹来,仿佛在轻轻地抚摸着晚云,让它们逐渐展开,仿佛在等待着什么。这两句诗用词精炼,意境优美,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 “待得月圆多值雨,不如今夕共樽罍。”第三句和第四句
注释:雨中,蜘蛛织网。恤纬,关怀细丝。衙,衙门。蜂屯,蜜蜂群集。竹根,竹子的根部。得土笋,长出土笋,即竹笋,比喻新芽。纸隙,纸上的小孔。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觉际闲坐时,看到窗外的景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化和生命力。蛛网雨中时恤纬,描述了蜘蛛在雨中织网的情景;蜂屯衙后自婴城,描绘了蜜蜂群集在衙门后的景色;竹根得土笋争长,比喻了新芽的生长;纸隙受风窗善鸣,形容了风吹过纸缝发出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