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如净
【注释】偈颂:佛教禅宗的赞颂诗。十二首:即《大般若经》中的《大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十二品,简称《大品十二》。天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相传为晋代著名僧人慧理(一说慧思)讲说《大品般若经》的地方。金锁玄关:指佛门之门。比喻佛法深奥,不可测度。坐断:占据、控制。鞔(mán):用牛皮蒙鼓,皮厚而坚韧。万机:指天下大事。起风雷:喻指治理国家,有如雷霆万钧之力。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颂佛之作
半年吃饭坐鞔峰,锁断烟云千万重。 忽地一声轰霹雳,帝乡春色杏花红。 注释:半年时间都在山上吃斋饭,山间云雾重重,仿佛隔绝了世间的烟火。突然之间,一声巨响如同雷霆震耳,仿佛是天庭传来的讯息。原来这是通往天上仙境的消息,春天来临,杏花盛开,一片灿烂的美景。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深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句“半年吃饭坐鞔峰”,描绘的是诗人在山上长时间修行
【译文】 新的一年开始了,万物更新。 希望大众能像早春的梅花一样早早开放。 【注释】 启祚:开国,建立国家;启,开始。 伏惟:敬辞,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地问候对方。 咸新:普遍更新。 启国:指新年伊始。 梅开早春:形容春天来得早,梅花就开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元正(即元旦)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元正作为一年的第一天,人们自然充满了期待和喜悦的心情,于是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人们新年快乐
【注释】 糁:撒。径:小道。杨花:即榆钱,榆树的种子。青钱:形容荷叶像钱币一样叠成堆。两彩:两种颜色。其:代词,指“竹根稚子”。一赛:一种比赛。沙上:沙滩上的。凫雏:野鸭幼鸟。傍母眠:靠近母亲睡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全诗写景状物,细腻生动。诗人从视觉、嗅觉等角度对春日里杨树的花絮、荷叶、竹叶、柳条等进行了细致地刻画。 首句“糁径杨花铺白毡”,用杨花铺路来比喻杨花的洁白
【注释】 偈颂十二首其三:偈,梵语音译,意为诗。偈颂,即佛教诗歌,用韵文来表达佛法。十二首,指此诗是一首完整的偈颂。其三,指这首诗的第三句。平沈大地,平沈,平坦、沉静;大地,指大地。高出虚空,高出,超过、超越。虚空,空无一物的地方,泛指佛经中的法界。机先坐断,机,指时机、契机。坐断,占据主导地位。游戏神通,神通,指神的力量和能力。游戏,指施展、运用。风,指佛法。须弥灯王立下风,须弥
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韩信造浮桥,李广入布袋。” - 解释:韩信在战场上建造浮动桥梁,而李广则被比喻为进入一个布袋中。 - 译文:韩信在战斗中搭建临时桥面,而李广像布袋一样陷入困境。 第二句:“一箭透双关,乾坤无挂碍。” - 解释:使用弓箭穿透两个关卡,形容技艺高超,不受任何阻碍。 - 译文:用一箭穿透两个关卡,表明技艺高超,没有任何障碍。 这首诗通过对比韩信和李广的不同命运
【译文】 群牛的脑后毛被活活地刮去,风吹日炙使它们腥臊难闻。 群牛在天地间被焚烧成一堆堆灰烬,罪孽重的人死后化为灰烬。 切忌不要死灰复燃去寻找舍利子,否则就像烟熏火燎一样。 【赏析】 《偈颂三十四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罪恶的看法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诗的前两句“活刬群牛脑后毛,风吹日炙转腥臊”描绘了牛的悲惨遭遇
注释 1. 秋风凉:秋天的风很凉爽。 2. 岩桂香:山中的桂花散发着香味。 3. 未归客:没有回家的客人。 4. 思故乡:思念家乡。 5. 捉贼须捉赃:捉拿盗贼需要找到他的赃物。 6. 舞蝶游蜂过短墙:蝴蝶和蜜蜂飞越过矮墙。 翻译 秋风带来凉爽,山中桂花香四溢。 未归之客思乡情切,我无藏身之所,捉贼要捉到赃物。 蝴蝶与蜜蜂翩翩起舞,它们飞越了矮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
【注释】 偈颂十二首:佛教的一种文体。偈,即偈语,是佛门中的诵经用语,后也用来称说教理的文章。十二首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十二个偈子。偈的每二句成一韵,称为一偈,所以叫偈颂。 饥来吃饭:饿了才吃。 困来打眠:疲倦了就睡觉。 炉鞴(bèi)亘天:炉灶和火炕横亘天际。 倒退三千:倒退了三千里,形容路程之遥。 【赏析】 从字面上理解,似乎与佛教无关。其实不然,它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
【注释】 偈颂:一种佛教赞颂诗歌,用韵文形式表达佛理。偈颂三十四首 其二十七:这首诗是禅宗公案之一,“衲僧火柴头”指的是禅宗公案中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大海波心轻𢫫动,须弥顶上汗通流:大海的波浪在波动,须弥山的山顶在出汗。 今朝以此开炉,无宾主话勘破赵州:今天要用这个来打开我的炉灶(比喻用来开启禅宗公案),用宾主对话的方式来勘破(理解)赵州和尚的公案。 拟归暖处,箭过髑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