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如净
【注释】 偈颂:佛教中的一种说教,用诗歌的形式来宣传教义。 偈:佛教用语,意为“歌”。 二十五首:这里指《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的二十五品。 其十八:指第十八品《如理实见品》。 去那边去,来者里来,中间绝壑断崖。 去那边去,来者里来,意思是说,从那一边去,又从这边来。中间绝壑(huò):山间峡谷。 壑,深谷。 断崖,陡峭的山崖。 依稀:隐隐约约。 金磴:金饰的石阶。 阔:宽敞。 仿佛:好像。
【注释】 瞿昙:梵语迦叶陀的音译,意为佛。腊月八:佛教传说释迦牟尼成道日,即十二月初八。羊肠:曲折如羊肠。虎背:形容人的脊背像老虎一样粗壮而有力。钝置人天者一番:指在人世间停留的时间。 【赏析】 这首诗是《偈颂二十五首》的第二十四首,诗中描绘的是一个盗贼行窃时的形象,通过这个形象来反映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贫苦人民的同情。 第一句“瞿昙腊月八,夜半走出山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1. 诗句解析: - “窦八布衫穿”:描述了主人公穿着简朴的布衣。 - “大家出只手”:意味着有人出手相助。 - “横须弥为槩”:形容气势如山般雄伟。 - “量大海为斗”:比喻心胸之广阔。 - “生杀在前,收放在后”:描述了一种决断和包容的态度。 - “归功塞破虚空口”:表示将功劳归于他人。 - “天童不敢相辜”:表示对方不敢辜负。 - “甘作啼鸡吠狗”:表示乐于助人
注释: 偈颂二十五首 其二十五进院住着就住,退院走时便走。 这个拄杖是乌木做的,不要怪它太生硬。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一种豁达心态。他明白人生如逆旅,世事如浮云,一切都在变中,所以不必过于纠结于一时的得失,而是要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同时,他也强调了人应该保持自己的本色,不要因为外界的压力而改变自己的性格或者行为方式。这种态度既体现了他的豁达和从容
【注释】 推倒多年老鼠窠:比喻扫除长久以来的积弊。 扫空平地笑呵呵:比喻扫除一切障碍,迎来光明的前景。 生头角:比喻有出头之日。 盖覆驴牛不厌多:比喻越多越好。 斫额任他门外客:比喻不要在意他人的冷眼。 到家还我个中人:指在困难中帮助我的人。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反思与总结。 前两句“推倒多年老鼠窠,扫空平地笑呵呵。”是说作者把长期存在的不良现象彻底清除了,现在一切都焕然一新
注释 1 偈颂:这是佛教中的一种宗教诗歌,用来传达佛陀的教诲或讲述佛的故事。 2. 金刚王宝剑:象征强大的力量和权威。 3. 望风不犯之威:比喻有威慑力,一有风吹草动就能制止。 4. 天童喝下:比喻佛法的力量,能将邪恶之物清除。 5. 飞出:比喻佛法的力量能够迅速扩散,影响广泛。 6. 无孔铁锤:比喻佛法的力量强大无比,无法阻挡。 7. 辊入荒田乱草:比喻佛法的力量能够消除一切邪恶
这首诗的大意是:看着黄叶纷纷落下,听着孤雁哀鸣。咦,溪水边秋光分外明净。 注释: 1. 偈颂:佛教中的一种诗歌形式,通常用来诵读佛法或佛经的内容。 2. 黄叶落:指秋天到来时,树叶由绿变黄然后落下。 3. 耳闻孤雁鸣:指听到远处传来的孤雁叫声。 4. 溪上秋光分外清:指在溪流旁看到秋天的景色,格外清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的景象,通过"眼见黄叶落"、"耳闻孤雁鸣"等细节
霜风呼啸,草木凋零,萧瑟凄凉。 唯有玲珑的岩石,高耸入云。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描绘了秋日的寒冷和霜叶凋零的景象后,转而赞美了那些在恶劣环境中依然屹立不倒的岩石。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于顽强生存、不畏困难的人的赞美之情
灵云见处桃花开,天童见处桃花落。 桃花开,春风催。 桃花落,春风恶。 春风恶,桃花跃浪生头角。 注释: 1. 灵云:比喻修行者的境界或状态,也指佛祖的法身显现。 2. 天童:指佛教中具有极高智慧和德行的高僧。 3. 桃花开:形容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 4. 春风催:形容春风的力量,推动万物生长。 5. 桃花落:形容春天的结束,万物凋零。 6. 春风恶:形容春天的恶劣天气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以“打杀水牯牛”的意象来比喻天童寺的方丈。 1. “天童铁臭老拳头” —— 天童寺的僧人被称为“铁臭”,这里的“拳头”是指他们的力量。 2. “打杀江湖水牯牛” —— 江湖上的人通常指的是一些有势力、有地位的人,这里用“水牯牛”来形容他们。 3. “夜深忽然生个卵” —— 在夜晚,突然之间产生了一个蛋,这通常被解释为新生命的诞生,但在这里可能是隐喻某种力量或能量的产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