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璩
【译文】 喝上这春天的美酒, 能供养我的父母亲。 妻子儿女有衣服和食物。 【赏析】 这首诗是说,饮了这春酒以后,能够使双亲老少都有饭吃,妻儿都能穿暖。 “酌彼春酒。”《诗·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酌”即“湛”,取其词义为“饮酒”。这是首诗的起兴,点明题旨。 “上得供养亲老。”《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载:晋献公欲杀公子重耳,重耳奔到狄国。文公问大夫介之推
革带绳为续,履舄穿无底。 释义: 革带(皮带)断裂,绳子用来修补,鞋子磨损了却没有底。 译文: 皮带断了,用绳子修补;鞋底破了,没有替换的。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生活困境的无奈和坚韧。在古代社会,物质条件相对匮乏,人们的生活常常面临各种困难。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仍然能够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他们面对生活的困境时,总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轻易放弃
有酒流如川,有肉积如岑。 注释解释: - 有酒流如川:形容酒的丰富,像河水一样流淌。 - 有肉积如岑:形容食物的丰盛堆积如山丘。岑,小土山。 - “岑”在古汉语中指小土山,此处比喻食物堆积如山。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宴席上的丰盛景象,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主人的慷慨和宾客的喜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宴饮文化的繁荣,以及人们对美食的热爱
【注释】 秋日:秋天的气候。苦促短:形容日子过得很快,就像秋风一样快。遥夜:长夜。邈(mào)绵绵:漫长无边无际。感时:感叹时光易逝。慷慨:激昂慷慨的样子。不能眠:睡不着觉,因为心系国家而难以入眠。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五言古诗。诗中抒发了作者在深秋时节,感到时光匆匆流逝,感慨自己身处困境,无法安睡的心情。 第一句“秋日苦促短”,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紧迫感。秋天的天气转凉
【注释】: 苟欲娱耳目,快心乐腹肠。 【赏析】:《诗品》把诗歌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如“金玉词”一类作品,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不假雕琢,自然天成;其语言清新,韵味隽永,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喜爱。中品如“锦绣理”一类作品,“调华激楚”而“音节调繁”、“文采藻饰”,富丽堂皇。下品则如“杂曲”一类作品,语言贫乏,格调低下,“徒张虚论”。 百一诗,是《诗经》中的一种形式,以百字为一章,共一百篇
百一诗,读音是bǎi yī shī,它是指汉应璩讥切时事之作的诗篇名。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 诗句解析: 1. 太官有馀厨:“太官”指的是宫廷中的厨房,而“有馀”则表示厨房中的食物种类繁多且充足。这句诗意味着皇宫中的厨房里,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菜肴,都是应有尽有,供人享用。 2. 大小无不卖:“大小”指的是无论大小,没有不能出售的
【注释】 杂诗:五言或七言诗。穷儿:穷苦的人。把:拿。撮,量词,用来计量小东西。采:采摘。北山:指代北方山中。箪瓢(dan pái):用竹编成的小饭具,瓢是盛水的器具。恒日:每日。呵喝:大声斥责、训斥。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劳动人民生活困苦的诗。 首句写“贫子”(即穷人)和“穷儿”,在贫困的情况下,没有钱可拿(“无钱”二字点出穷困),只好“自耕不得粟”。二句写他们连采集野菜的粮食也吃不上
注释 不误:不要。 牵:系。 朱丝:红丝线,系在马缰上的彩色丝带,用以标示马的等级与主人的身份(如三公九卿)。 三署:汉代设置的三个官职:太常、光禄勋、卫尉,分别掌管礼、乐、仪仗警卫等事务。 相寻:相继而来。 赏析 诗的作者用“朱丝”来比喻官衔,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功名富贵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注释:城墙里的狐狸不能挖走,祭祀中的老鼠不能熏死。 赏析: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通过描写城狐、社鼠这两个反面形象,讽刺了那些表面装出一副清高的样子,内心却贪婪卑鄙的人。同时,也告诫人们,不要像城狐、社鼠那样,表面道貌岸然,实则心怀鬼胎
注释:治理社会应该简单易行,法令不应当过多。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策林》中的一篇文章,主要论述了治国理政的理念。诗中强调,治理社会应该简单易行,法令不应当过多。这一理念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