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绍彭
注释 曾梦春塘题碧草,偶来雾夕看红蕖。 —— 曾经梦见春天的池塘上题着绿色的草字,偶尔傍晚时分来到雾气笼罩的池塘边观赏红色的荷花。 赏析 此诗以梦境为线索,描绘了两个不同的画面:一个是梦中在春光明媚的池边赏绿草,宁静美好;另一个是现实中傍晚时分,雾气笼罩的池塘边欣赏红荷。两幅画面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效果。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春”、“暮”等关键词,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注释:小路上长满了青苔,早晨的露水还未干。 赏析:这是一首咏景诗。前两句写春日景色,绿径无行路,苍苔露未晞。绿径无行路,形容小路上的青苔很厚,几乎无法行走。苍苔指长在石缝、路边或墙隅等处的青草,因年代久远而发黄,所以称为苍苔。这句是说,小路上长满了青苔,早晨的露水还未干。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临的时候,万物复苏,大地开始复苏,但道路两旁的青苔却长得很厚,露水还未干
【注释】: 句一:其,代词。 句二:“平林”是高大的树木密集地生长着的地方。 句三:经,经过,此处指被。 句四:“短”是短小的意思。 【译文】: 在高大树木的映衬下,阳光洒在稀疏的树林上;野草被寒冷的冬天所侵蚀,变得短小了。 【赏析】: 首两句写景。“平林”是高大的树木密集地生长着的地方,“映日”即阳光照耀在树上,所以是高树映日光。而“疏”,是稀疏的意思,所以是稀疏的阳光。这一句写景
【注释】: 其七:指这首诗的第七句。霜干叶飘零,指秋日的树叶被霜打过以后,已经干枯而飘落了。日出水清浅,指太阳在水面上,显得十分的清澈,水也浅得不能再深。 译文: 秋天的树叶被霜打过后,已经干枯飘落,而太阳又升到了水面,显得特别清澈,水也浅得不能再深了。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色图。诗人以清新淡雅的笔墨,描写了秋日里大自然的变化。“霜干叶飘零”一句,写秋风吹动树木上的叶子,使其干枯落下
注释: 其九:指《题都城南庄》中的“过尽遥岭知几许,忽逢花发乱红纷”。 一马春风过微雨:形容春风吹过时,路上有微微的雨。 竹间归路:竹林中的道路。 净无尘:干净无尘埃。 赏析: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天的风轻轻吹过,带着微微的小雨,穿过竹林,留下一条没有尘埃的道路。这是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清新和宁静
注释:湖上,一群野鸭惊起,随风飞去。岸边,菱角和荇菜在秋风中飘动,犹如花一般。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中的“鸥鹭惊飞起”运用夸张的手法,将野鸭惊起的情景生动地描绘出来;“秋风菱荇花”则是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写,菱角和荇菜在秋风中飘动,如同花朵一般。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
注释 水云:比喻虚幻、缥缈。四面:四方。迷:迷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的自况之作。他一生坎坷,屡遭挫折和打击,但始终不向命运低头屈服。他以“水云”为喻,表现自己对名利富贵的淡薄之心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中“常恐世人迷”,表达了他对自己前途渺茫的担忧
诗句原文: 山水三更月,烟中一叶舟。 译文: 夜深人静时,山中的水和月光相互辉映,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烟雾缭绕之中,一只小小的扁舟静静地漂浮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山水景色以及在自然中独行的小船。"山水三更月,烟中一叶舟"这两句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山水画。通过这样的画面,白居易似乎在表达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心境。同时,"烟中"一词又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只属于月亮
注释:官署冷清,我系念的并不是公务,而是家乡的亲人。因为地方偏僻,所以一定会有人来访。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思念家乡的情感。他通过“官冷”和“地偏”两个关键词,描绘出自己身处官场的孤寂和远离家园的无奈。这种情感在他的诗作中屡见不鲜,如“身在江海思归日”(《送郑侍御赴安西》)、“客心未敢忘君意,春日偏能怜客情”(《送别》)等,都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注释】重阁:多层楼房。寒临:冬日寒气降临。影带:影子在水面上随波荡漾。乱山流:指山影在水中随水波动而流转。 【赏析】诗人以简练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深冬时节的山水画面:冬日里,寒气逼人地降临在层层楼阁之上,使得整座楼阁显得格外高远、清冷;而在这寒气之中,又见山峦的影子随着江水波纹荡漾而去,仿佛是山影随着流水在流动。全诗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鲜明,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