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罗宪
【注释】1.分水岭:古称湘水与赣水合流处,在今湖南、江西两省交界处。2.芒时:指农历六月,即夏收时节。3.微官:微贱之官。4.年丰:农业丰收。5.一饱高眠:安享高枕无忧的生活。6.万事休:一切烦恼都放下。 【赏析】 《分水岭诗》共四首,这是第四首。这首诗写诗人与廖检法同游分水岭时所思。诗人对丰收满怀信心,希望以“一饱高眠万事休”来消除一切烦恼。此诗意境开阔,语言平易,是作者闲适心情的写照。
【注释】分水岭:指福建省武夷山南端的九曲溪。闽山:福建的山脉,泛指福建一带。 “数声猿叫”二句:写自己思家之深。 《汉书·李陵传》:李陵与苏武俱使匈奴,被留不遣,陵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教子卿。”子卿顿首曰:“臣大愚,不识去就,初随陛下幸甘泉宫,自以身外,更无纤介,今得复见天光,非意也,又窃恨太子尚不知道,岂望封侯乎,落其实而幸可报塞下,愿君侯宽之,何事乃苦要邪!“ “疑怪”二句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天开万象真图画,日照千林古锦机。 - 天开万象真图画: 这里形容天空广阔无垠,就像一幅真实的画卷。“万象”指的是世界上所有的景象和事物,“真图画”则强调这幅画非常逼真、生动。 - 日照千林古锦机: 描述了阳光照射下,森林如同古老织锦机上织出的美丽图案。这里的“千林”意味着广阔的树林,“古锦机”则是比喻,指这些树木仿佛古老的织锦机上的锦绣一般美丽。 2. 立马溪边看不足
【注释】 端明:指北宋名臣范仲淹,谥号文正。南台:指南唐御史台。乔松:《列子》中说:宋国有一老人,种了五棵松树,每过十年,就砍伐一棵,到第七年的时候,只留下一棵,其余四棵都腐烂了。后比喻子孙后代不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廖检法同行时,路过南台时所写。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前途的担忧和忧虑。 开头两句“端明遗爱在南台,百万乔松手自栽。”意思是说:我思念着范公的恩德
【注释】 驿路新安掌面平:驿站设在新安县,通往京城的驿道平坦。 扬尘从此去朝京:扬起尘土从这里去京城。 清风只欠苍松立:只有苍松才能使清风更加清爽。 留待他时我种成:等到我回到家乡时再去种下苍松。 【赏析】 本诗是作者在赴京都途中,经过新安县时所作的一首即兴之作。全诗以“分水岭”作比,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首句写驿道,次句说启程,三、四句写自己渴望有一片青翠的山林来为京城增添一份清凉。五
世上平生懒所更,有怀真欲仿渊明。 无端唤作铅山尉,刚替渠人负弩行。 注释: 1. 世上平生懒所更:世间上我平生懒得去改变。 2. 有怀真欲仿渊明:内心有志向想要效仿陶渊明的隐逸生活。 3. 无端唤作铅山尉:没有原因就被任命做了铅山县的县官。 4. 刚替渠人负弩行:刚刚代替他们的人拿着弓箭行走。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骆罗宪的作品,通过描绘自己在官场上的困顿和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
【注释】 1.楼前:指山的北面,也就是楼的正前方。 2.山色:指远处的山色,即远山的颜色。 3.古今景:指山色的变化,古时候山是绿色的,现在山是红色的。 4.楼外:指楼的外面,也就是山的南面。 5.溪声:指山间的水流声,即溪水的流水声。 6.日夜雷:形容溪水声音大得像雷鸣。 7.静坐焚香读周易:在安静的环境中坐着,点燃香料读书,《周易》是一部占卜书。 8.丁宁:再三叮嘱的意思。 9.莫放俗人来
注释: 与廖检法同行口占分水岭诗:在分水岭上吟咏。 山路相随步步高,忘怀携手上嵯峨。 山路蜿蜒曲折,步步升高,忘记携手登山。 掀髯长啸青云去,回首跻攀有许劳。 扬起胡须,长声啸叫,直奔云霄,回头攀登,辛苦劳累。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诗人在分水岭上的所见所感。 一、首联“山路相随步步高,忘怀携手上嵯峨”。诗人沿着山路前行,每向前一步,山路的高度就增加一分
【解析】 “分水岭”指山名,位于湖南、湖北两省交界处。 译文:勉强驱驰力不胜,笋车肱曲睡方酣。思归梦逐来时路,无奈杜鹃声两三。 赏析:诗人在湖南和湖北的交界处游览,因山势险要而感到力不胜,只能勉强驱赶着车子前行。笋车,即轿子。肱曲,即弯曲。思归梦逐来时路,指思念故乡的心情随回乡的道路而增长。无奈杜鹃声两三,指听到杜鹃鸟的叫声而感叹春天将尽。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旅途劳顿的苦况和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之情。
【注释】 与廖检法同行,口占分水岭诗:与廖检法同游。分水岭是地名,位于今安徽泾县境内。 尽道今年雨意稠:大家都说今年雨水多。稠,浓密。 踏歌芒时偏东畴:踏着歌声唱着歌,到东边的田野去。芒,庄稼的嫩茎,泛指农作物。 微官只有年丰愿,一饱高眠万事休:做个小官,只要年年有丰收就心满意足了。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前两句说:今年雨水特别多,人们踏着歌声在芒种时节,都到东边的田地里去了。第三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