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瑜
诗句原文:有客去游丞相阁,无人来问孝廉船。 1. 诗词原文 - 诗一:有客去游丞相阁,无人来问孝廉船。 - 诗二:试将天下照,万象总分明。 - 诗三:岭外江数百,会此清远峡。 2. 诗词翻译与注释 - 诗一:有位客人前往游览了丞相的官邸,但无人来访询问孝廉的船只。 - 诗二:试着将天下的景物都照得一清二楚,万物都变得清晰明了。 - 诗三:岭外的江河流过数百里,正好经过这里的清远峡谷。 3.
【注释】 栖:停驻,栖息。雅:美玉名。照:照耀。黄:金字旁的黄色,指黄金。 【赏析】 “栖”,停留,栖息。这里指鸟雀在树枝上栖息。“雅”,指美玉。句中“栖雅照日黄”是说鸟雀停留在树枝上,阳光照耀下,羽毛闪耀着黄色的光芒。 译文: 鸟儿栖息在枝头,阳光照射着它金黄色的羽毛
【注释】 亭台十二眼双明:指园林中建有十二座亭台,亭台之间有十二只明亮的窗户。 一幅画图开水墨:形容画的景致如实地展现在纸上,就像水墨画一般。 【赏析】 本诗描绘了一幅亭台美景,用“亭台十二眼双明”来形容亭台之间的美丽景色,而“一幅画图开水墨”则形象地比喻出这幅美景如同一幅水墨画一般生动而逼真。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注释:游人们正在柳叶下荡秋千。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游人游乐的田园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图景。诗中“游人柳叶蹙秋千”一句,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勃勃生机
这首诗名为《遇灾报应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元稹。 译文: 郁攸郡的潜山突然起火,飞廉放火烧风助威势。 七万户百姓家破人亡,连屋烧成灰烬一片白。 如何一位老翁独居一室,间不容发独自逃生? 玉石俱焚命运如此,哪有幻术能够幸免? 听说这位老翁好善施舍,平日事佛经卷常开怀。 有余财物救济贫苦,不图利益不贪财。 突遭火灾全家惊慌,鬼神护佑万目注视。 初起大火如火燎原,左右顾盼如焚烧柴。
钓台 桐庐江中秋水清,富春山中秋月明。 注释:桐庐江和富春山都是位于中国浙江省境内的名胜古迹。桐庐江清澈见底,富春山则秋月皎洁。 译文:桐庐江中中秋时节,水清如镜,富春山上的秋月明亮如盘。 赏析:诗人在诗的开篇,便描绘了富春山中秋夜的美景,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环境中。 钓竿千尺无恙在,持竿我欲从先生。 注释:钓竿长到千尺,依然完好无损。我想跟随先生学习钓鱼。 译文
注释 王阳:指王羲之。 在位贡公:指王羲之曾做过右军将军,封康乐侯,世称“王右军”。 故人作天子:王羲之曾为谢安的幕僚。谢安曾任东晋的宰相。 掉头:改变方向。 不肯从渠游:不愿意随别人一起游山玩水。 留得千古名:留下万古不朽的名声。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借咏怀古人抒发自己的志向与抱负。作者借对王羲之的追念来表现自己不愿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的思想。全诗用典精当,意境高远,是一篇有骨气的作品。
郁攸属者潜煽灾,蜚廉纵风相与偕。林林生齿七万户,连甍接栋烧成灰。 如何老翁一区宅,间不以寸独不㶼。玉石俱焚势应尔,岂有幻术能然哉。 闻之翁乃好善者,平时事佛经卷开。有馀必以济贫乏,不以利欲萦其怀。 仓卒遂蒙鬼神护,万目注视咸惊猜。厥初巨焰爇天起,左顾右盼如燔柴。 翁知无脱免,委身甘作烬与煨。麾儿与妇令亟走,誓死不去无违乖。 全家酣寝越信宿,如闻大浪声喧豗。及其梦觉火亦息,依然一室当崔嵬。
缪瑜是宋代的诗人,字珍叟。他在官场上的成就并不显著,但他在文学创作方面却有着不凡的才华。缪瑜的作品《崆峒诗集》集中体现了他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缪瑜的生平事迹并不为后人所熟知,但可以确定的是,他是赣州龙南人,生于宋朝时期的孝宗淳熙年间。根据史料记载,缪瑜曾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官至进贤令。尽管他的官职并非显赫,但在文学领域,他却是不容忽视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