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肩吾
【注释】 团纱:指团扇。转歌扇:即折扇,因扇骨有孔可以翻转而得名。 映似月:形容团扇色彩清丽,像明月一样美丽。 蝉翼:形容扇面薄如蝉翼。望如空:形容扇面的空白处,如同天空般空旷无物。 回持掩曲态:指转动团扇遮挡住自己,以遮掩曲意。 转作送声风:指转动团扇时,其发出的声响如同送别之风。 【赏析】 此诗是写女子折扇的。首联写团扇的外观之美;颔联写团扇的功用——遮挡自己的曲意
注释:飞禽的翅膀刚刚被拂动,鸟鸣声还没结束。我姑且唱着断续的歌,试试能否托起往时的风尘。 赏析:诗中描写了一位歌者在舞会上歌唱的情景。“飞凫袖始拂”写歌者刚一展袖,飞鸟便扇动翅膀,欲从其旁掠过。“啼乌曲未终”写歌者正在演唱《啼乌》时,鸟儿却已唱完了它的曲子,意谓歌者歌声美妙,连鸟听了也会陶醉。“聊因断续唱”写歌者在唱歌时,时而停顿,时而继续,表现出他的即兴和风趣
注释:仙人骑着白鹿登上高山,隐士隐居在溪边。试着取些山药,来观赏东海之田。 赏析:这首诗以仙人和隐士为主题,描绘了他们在大自然中的自由自在,不受世俗束缚的生活状态。其中“仙人”和“隐士”都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所崇尚的超脱物外的理想形象。诗中所描绘的仙人骑白鹿、隐士居溪边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他们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中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西山药”和“东海田”进行了对比
奉贺便省馀秋诗 前对金精坂,傍临圆水池。 照影碍浮叶,看山通迥枝。 雁行连雾尽,雨足带云移。 注释: 奉贺便省馀秋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奉贺”为名,显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敬意和谢意。“便省”意味着他在这里停留的时间不长,可能是因为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处理。而“馀秋诗”则表明了诗歌的主题。 前对金精坂,傍临圆水池。 照影碍浮叶,看山通迥枝。 注释: 前对金精坂,傍临圆水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和诗人对它的赞美之情。下面是逐句解读: 第一句:“窗梅朝始发,庭雪晚初消。” - 解释:这描述的是清晨时分,从窗户向外看,可以看到窗外的梅花刚刚开放。晚上,庭院里的雪花也刚刚融化。 - 注释:窗梅,指的是从窗户看到的那些盛开的梅花;朝始发,指的是早晨开始开放。庭雪,庭院里的积雪在夜晚渐渐融化。 - 赏析:这一联诗通过“朝”与“晚”的时间对比
诗句释义 1 馀春属清夜:春天的余辉属于清冷的夜晚。 2. 西园恣游历:在西园里尽情地游玩和探索。 3. 入径转金舆:进入小路时,看到一辆装饰华丽的金色车子。 4. 开桥通画鹢:打开桥梁,可以看到一群像画中一样美丽的鹢鸟正在过桥。 5. 细藤初上楥:细长的藤蔓开始爬满栏杆。 6. 新流渐涵碛:新的流水渐渐流入沙漠。 7. 云峰没城柳:云雾缭绕的山峰遮蔽了城市的柳树。 8. 电影开岩壁
【诗句释义】 第一句“邻鸡声已传”,描述了天还未完全亮时,邻居家鸡已经报晓了。这表达了诗人被清晨的鸡鸣声打扰到了睡眠。第二句“愁人竟不眠”,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因为心事重重而无法入睡的情态。第三句“月光侵曙后”,指的是月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照亮了房间。第四句“霜明落晓前”,则描写了霜气在黎明时分显得特别明显。最后一句“萦鬟起照镜,谁忍插花钿”,描绘了诗人起床梳妆,想要用花钿点缀妆容的情景
注释: 双燕聚集在兰花闺房,高飞低掠。 向户怀疑是新箔,登上巢穴识别旧泥。 依偎着树木本来祝贺,靠近帷幕愿和同伴栖息。 赏析:《咏檐燕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对燕子的筑巢生活情景。诗的前六句写燕的集栖、飞行和巢址,后两句写燕子的依树祝贺和共宿的愿望。 前六句写燕子的集栖、飞行和巢址。首句“双燕集兰闺”,点出燕子是双双而来;次句“双飞高复低”,说明它们在空中盘旋飞翔;三四句写燕子发现新巢就疑是新箔
《南苑看人还诗》是一首充满韵味的诗歌,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和对人物动作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以及内心的感受。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释义、译文以及对诗句的赏析:} 春花竞玉颜,俱折复攀。 细腰宜窄衣,长钗巧挟鬟。 洛桥初度烛,青门欲上关。 中人应有望,上客莫前还。 诗词原文及注释 春花竞玉颜,俱折复攀。细腰宜窄衣,长钗巧挟鬟。洛桥初度烛,青门欲上关。中人应有望,上客莫前还。
诗句逐句释义 层云霾峻岭,绝涧倒危峰。 注释: - 层云:厚重的云雾,形容山峦重叠。 - 霾:指云层密布。 - 峻岭:陡峭的山岭。 - 绝涧:悬崖峭壁之间流淌的小溪。 - 倒危峰:倾斜或倒塌的山峰。 刻削临千仞,嵯峨起百重。 注释: - 刻削:形容山峰高耸,如刀削一般锋利。 - 临千仞:高耸入云,直刺云端。 - 嵯峨:形容山峰高耸、重叠。 - 起百重:形容山峰层层叠叠,如同一百层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