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肩吾
以下是对《咏舞曲应令诗》逐句的释义,以及相应的译文和诗句注释: 1. 诗句释义: 歌声临画阁。这里的“歌”指的是歌声,而“画阁”可能是指装饰华丽、美丽如画的楼阁。 - “临”字暗示了歌声在画阁中响起的情景,给人一种声音与环境和谐融合的感觉。 - “出”字表现了舞袖随着歌声的动作,从画阁中飘出,增添了动感。 2. 译文与注释: 歌声在美丽的画阁边回荡,舞袖随之飘逸于芳林之间。石城远在天边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结合题目的提示和注解进行赏析。本题中“远看放火诗”是题目,“风前细尘起,月里黑烟生。发焰看乔木,侵光识远城”,是诗句。第一句“风前细尘起”写风起时的细微尘埃;第二句“月里黑烟生”写月亮照见的烟雾;第三句“发焰看乔木”,“乔木”,高大的树木;第四句“侵光识远城”写烟雾在月光下逐渐弥漫
注释 1. 新:刚长出,刚刚生长出来的;入:进入。望苑:即长安城西的兴庆宫,唐玄宗曾在此建离宫。2. 旧:指已枯萎、凋残或死去的。干:指树枝。别:离别。层城:指京城长安。3. 倩视:请看。今移处:现在迁移到这里来了。4. 何如:如何比得了(月中桂树)。月里:月亮上。 译文 刚长出的桂树苗子进入了望京苑(兴庆宫),而老的桂树则离别了长安城的旧地(离开皇宫回到原野)
【注释】被:指诗人自己,作:写,年俱暮:年华老去。转风烛:喻生命短促。广陵琴:即广陵散,古代名曲。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在狱中所做。首联说自己年事已高,愁苦与罪孽一起加身;颔联说为了排遣这无尽的忧愁和苦难,只好拿起笔来,写写诗、画画,以寄托自己的哀思和愤懑;颈联写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希望像广陵琴师一样,弹奏出优美的乐曲,为人们带来欢乐;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无限感慨之情
诗句:故年齐总角,今春半上头。 译文:我还记得年轻时,我们都是孩子的模样,如今春天来了,你已经长成大人了半截。 注释:此句表达了时间流逝和成长的主题,通过对比“总角”和“半上头”,展现了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 赏析:庾肩吾在诗中提到了自己的年少时光,以及随着时间流逝,自己和爱人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外表上,更深刻地影响了彼此的生活和思想。通过这句诗
注释:兰堂上来了客人,绮席上清音悠扬。 自己创作了一篇赞颂明君的文章,又教小蛮起舞。 赏析:《石崇金谷妓诗》是一首描写晋代富豪石崇和其妾绿珠的故事的乐府诗。石崇原是后赵国贵族石苞的后裔,曾任荆州刺史,在任上广纳宾客,声名显赫。公元304年,石崇被召为卫尉卿,迁封鲁郡公。他生活奢华,穷奢极欲,曾与王恺争豪斗富,以大铜盘铸成凤凰和五出博山炉(一种香炉),并命美人张丽华、公孙度等作舞助兴,一时传为美谈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读懂全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进行赏析。 【答案】 译文:日暮时,一只孤舟在开阔的水面上缓缓驶向远方。冰封的水面与疾驰的流水相映成趣。雪光照耀着齐王穿着的鞋子,寒气侵入楚王穿着的皮袍。 注释:①敞凫(fú):“敞”是“大”的意思,此处指水势宽阔;“凫”是“船”的意思。②曾:同“层”。合:连。③履:鞋。④寒入:寒气侵入
【注释】: 誓师屠六郡,登城望九嵅。 山沈黄雾里,地尽黑云中。 霜戈曜垄日,哀笳断塞风。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登城时所见的景物和所感的情绪。诗的前两句写登上高处,看到的景象。“誓师屠六郡”,是说誓师要消灭敌人六郡。“登城望九嵅”是说登上城楼,远眺九嵅山。 后两句写看到的景色。“山沈黄雾里”,山色在黄雾中消失无踪,使人觉得山好像沉入了黄雾之中。“地尽黑云中”,天边的黑云好像连到了地面上
【注释】: 1. 八阵:指古代用兵布阵的方法。引:驻。2. 三河总舻舳(lú chuò):泛指水战。三河,泛指长江、黄河、淮河一带。3. 绛天:红色的天空。4. 雷野:大泽,这里指雷泽。5. 长毂(gǔ):高大的车辕。6. 星芒:星名。7. 箭服:箭袋。8. 赏析: 【译文】: 军队在八阵的引导下驻马不前。 从长江到黄河、淮河,处处都是水战。 红色的旗子在天空中飘扬,雷泽的泽面上奔驰着战车。
【注释】 征人:指被征调去打仗的人。年芳:年岁已高。牖:窗户。烛下:在烛光下。缝衣:缝补衣服。春寒:春天的寒冷。因书寄高柳:乘着飞雁,把信寄给远方的亲人,这里指家乡的亲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征人思家之作。首句写征人在外地思念家中亲人,二句写征人对年华逝去的慨叹。第三句是说,在烛光下缝补衣服,是因为春夜寒冷。最后一句,诗人想象春天来临时,自己乘着飞鸿传书,将家信寄给遥远的故乡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