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温舒
诗句 尚德缓刑书 昭帝崩,昌邑王贺废,宣帝初即位,路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 译文 我听说齐桓公因没有智谋而招致祸患,但最终却因为贤明而使国运中兴;晋文公因骊姬的难产而受到困扰,但最终却因此获得晋国霸主的地位。近代赵王不得善终,诸吕作乱,然而在文帝的治理下却成为汉太宗。由此观之,灾祸的发生往往是为了开启圣人之道。所以桓公、文公扶持弱小国家,发扬光大文王、武王的功业,恩泽加于百姓
尚德缓刑书 臣:我,作者自称闻:听说,表示对别人言论的尊重和听取的态度 乌鸢之卵不毁:比喻贤才没有被毁损 而后凤凰集:比喻贤士被重用,国家兴盛起来 诽谤之罪不诛:不因小过而处罚,鼓励人们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则良言进:那么正直的话语就能得到传播 山薮臧疾:指隐士或隐居的人藏匿疾病 川泽纳污:比喻包容各种不良现象 瑾瑜匿恶:比喻真正的人才被埋没 国君含诟:国君能容忍耻辱 唯:只,只有 陛下
尚德缓刑书 反思司法公正与人文关怀 1. 前言 - 尚德缓刑书背景 - 尚德缓刑书目的和意义 2. 尚德缓刑书原文及翻译 - 尚德缓刑书原文节选 - 尚德缓刑书译文 3. 尚德缓刑书关键概念解析 - 尚德缓刑法核心思想 - 尚德缓刑法与其他法制比较 4. 尚德缓刑书对后世影响 - 尚德缓刑书在古代法律中地位 - 尚德缓刑书对后世法制发展影响 5. 尚德缓刑书现代应用与挑战 -
昭帝崩,昌邑王贺废,宣帝初即位,路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其辞曰: “臣闻齐有无知之祸,而桓公以兴;晋有骊姬之难,而文公用伯。近世赵王不终,诸吕作乱,而孝文为太宗。由是观之,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故桓、文扶微兴坏,尊文、武之业, 泽加百姓,功润诸侯,虽不及三王,天下归仁焉。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敬贤如大宾,爱民如赤子,内恕情之所安而施之于海内,是以囹圄空虚
西汉著名的司法官。 字长君,钜鹿人(钜鹿,在今河北南部,路温舒系河北广宗人)。 信奉儒家学说。 起初学习律令,当过县狱吏、郡决曹史;后来又学习《春秋》经义,举孝廉,当过廷尉奏曹掾、守廷尉史、郡太守等职。 宣帝即位,他上疏请求改变重刑罚、重用治狱官吏的政策,主张“尚德缓刑”,“省法制,宽刑罚”。 他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法密政苛,重用狱吏。 汉承袭秦朝这一弊政,必须改革。 他还反对刑讯逼供
西汉著名的司法官。 字长君,钜鹿人(钜鹿,在今河北南部,路温舒系河北广宗人)。 信奉儒家学说。 起初学习律令,当过县狱吏、郡决曹史;后来又学习《春秋》经义,举孝廉,当过廷尉奏曹掾、守廷尉史、郡太守等职。 宣帝即位,他上疏请求改变重刑罚、重用治狱官吏的政策,主张“尚德缓刑”,“省法制,宽刑罚”。 他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法密政苛,重用狱吏。 汉承袭秦朝这一弊政,必须改革。 他还反对刑讯逼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