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襄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天道不可跻,以其高且危 关键词: 高、危、天道 这句诗表达了自然界中的某些规律或法则是难以逾越的,因为它们既高又危险。在古代中国哲学中,天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而“天道”即指宇宙自然的法则。这里使用“不可跻”来形容这些法则的绝对性,意味着人们不能通过常规手段去达到或理解它们。 2. 地道不可寻,以其幽且深 关键词: 幽、深 同样地
注释: 1. 瑶姬:传说中的神女,这里指仙女。巫阳台:山名,传说中为神仙聚会之地。 2. 羲和:传说中的日神,掌管太阳。 3. 金乌:传说中的太阳神,也指太阳。 4. 炎炎:炎热的样子。 5. 渴霖雨:干旱的雨水。 6. 呼号缩手:形容天气炎热到极点,人们无法忍受。 7. 天地生成:大自然的造化。 8. 六龙:古代神话中的六个龙王。 9. 大作寒霖:大量降雨。 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人生天地间 - 指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如天地间的一物。 2. 天无私覆心,地无私载德 - 天和大地都无私地给予万物以覆盖和承载,这里强调了自然对生命的恩赐。 3. 人生天地间,荣辱何相隔 - 人在天地之间,但荣辱之别似乎遥远,暗示人生得失的无常和难以预测。 4. 农者不释耒,朱门列鼎食 - 农民辛勤劳作,而富贵之人则可以享用丰富的食物。这反映了贫富差距和社会的不同生活方式。
【注释】 百草萧条:草木皆凋。病:病弱,衰败;萧条,草木皆凋敝。朔风:北风。双:一作“独”。凌:覆盖、遮没。霜色:即“霜华”。“凌霜”为比喻。凌,通“凝”,凝结。“霜华”为比喻。东皇:指司春之神东君。运化工:指司春之神掌管着造化。化工:原指自然造化。 【赏析】 柯弟是作者的表弟,太博指国子博士。此诗是和韵之作,故题作“次韵柯弟太博见示超化牡丹”。《太平御览》引王隐语:“洛阳有牡丹名超化者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诗中借雪景抒写了诗人的苦闷和不平。首联“岳渎何曾补,尘泥渐觉添”。写雪原野上的景色。山岳河渎本无瑕疵,可是经过岁月的风化雨蚀,却渐渐有了斑驳的痕迹,这自然使人感到惋惜。次联“饥贫逢道路,富贵隔帷帘”是说:那些饥寒交迫、走投无路的人们,与那些富贵人家相隔着一道帷幕。第三联“饱得儿童戏,稀令乌雀觇”,写的是儿童在雪地上嬉玩;乌鸦很少窥视人们
【译文】 有位客人停下马鞭,黄昏时分在洛阳的护城堤上投宿。 洛阳是繁华之地,他心中感慨万分,伤悲不已。 回想起昔日朱门鼎贵时的季伦家,富贵荣华。 曾经骑马四十里,车盖相随的盛况。 宠爱转移,百琲珠被丢弃。 醉酒时击珊瑚枝为乐。 一朝失势,身陷沟壑,朝露般短暂。 华丽的楼阁倒塌了,金谷的繁华无人再来。 绿珠魂魄千年,散落成香尘飞扬。 荒榛中道路荒凉,寒蝉凄切地啼叫。 叹息啊,百年后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赏析诗句“古意巑岏与世疏”一句,这一句的意思是:古意高洁远离世俗。这句中的“巑岏”、“与世疏”是关键词。“巑岏”意为“孤高”
这首诗是作者在朱兵部的宴会上,应和之作。首句"禊饮开天苑",意为春水初生,万物复苏,人们欢聚一堂,举行禊祭。第二句"英游缀士林",意为英才辈出,文采飞扬。第三句"鹿苹常长养,鱼藻遂浮沉",意为大自然生机勃发,生命繁衍不息。第四句"和气春台暖,恩波曲水深",意为春天的气息温暖,恩泽像波涛一样深厚。第五句"追随方外乐,歌吹梦中音",意为追逐自然的乐趣,梦中歌声飘荡。第六句"忽起江湖兴,久无轩冕心"
注释: 四友之贤世莫如,白头须作一乡居。 指四位友人中的贤人,世间再无人能比肩(即无人能够与之相比)。白头须作一乡,意思是白发苍苍的年纪应该回到家乡,过上安逸的生活。 此山不惜将钱买,叹息无人共结庐。 这山不值得用金钱购买,可惜没有人可以与自己一起建屋居住。庐,这里指的是简陋的小屋。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的志向和感慨。 首句“四友之贤世莫如”
注释: 鞓红:一种红色染料。折寺园:指在寺庙园子里折取花朵。 寒律:指寒冷的时节。动春暄:使春天变得和暖。 非关:不是。花好:指花的色泽鲜艳。难栽接:不易嫁接。 天时:自然气候,指天时的变化。变木根:使树木生长得更加茁壮。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咏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诗人首先描绘了一幅牡丹盛开的景象,然后从牡丹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之情。最后,诗人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