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钰
【注释】 春日过山家题罗帕:春天的时候到山中人家去,在她们的丝帕上题诗。罗帕:一种用红、绿等颜色丝线织成的方巾之类。 冰丝缕缕系深恩:冰丝一缕缕地系着深深的恩情。冰丝:喻指纤细柔韧的丝带。 留得蔷薇香易灭:只有蔷薇花留下的香味,很快就会消失。蔷薇:即蔷薇花,这里代指女子的香气。 只从灯下认啼痕:只能在灯光下辨认出鸟儿留下的痕迹。只:只在;从:通“丛”。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
【注释】: 雨过汀沙失旧痕:雨水过后,沙滩上留下了过去的痕迹。 鹦鹉闷无言:鹦鹉因为春寒而沉默不语。 杨花春水成萍叶:春天的杨花飘落到水中,变成了浮萍。 踪迹犹难到故园:即使到了故乡,也难以找到过去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感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怀旧和对现实的无奈。 第一句“雨过汀沙失旧痕”,描绘了一幅雨后汀沙的画面,汀沙上的旧痕迹被雨水冲刷掉了,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主题的理解及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诗歌的内容,并结合重点词句来分析。本诗的关键词:萧伯章、春夜、倚楼、云度松梢、月半阴、悬崖倒挂白猿、倚楼数遍伤心事、风雨故园、春草深。 【答案】 译文: 云彩飘过松树枝头时,月亮只露出一半。悬崖上倒挂着一只白猿,在月色中吟唱。我倚着高楼数遍,那些让人伤心的事情,都是与故乡有关
解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面是对每句的逐词释义与赏析: 1. 上巳日与周公明经萧韶读书处 - 上巳日: 指的是古代农历三月三日,也是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 - 周公明经: 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他在历史上以贤明著称。这里的“明经”可能指的是他的学问和智慧。 - 萧韶读书处: 萧韶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用作比喻,表示读书的地方。
注释: 飞飞燕子楚天涯,华屋春秾不似家。 燕子在天空中飞翔,远在楚国的天涯,华丽的屋舍春意盎然却不如家中温馨。 遥想日长吟思苦,独看红杏落残花。 遥想白天的时间很长,我因为思念而感到痛苦,独自一人看着红杏落下,花瓣散落在地上。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怀念家乡的情感之作。诗的前两句“飞飞燕子楚天涯,华屋春秾不似家”,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风景画。燕子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象征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注释】 萧韶:南朝宋孝武帝的小妾。 【赏析】 这是一首思妇诗,写闺中人对外出丈夫的思念。首联“云归长宿北山头,误逐东风过小楼。”点明时令为春天。“云”字既暗示了春日的景色,又表明诗人此时的心情也如云一样飘荡不定。“长宿”,即长久停留。“北山头”,指北方的山巅。“误逐”,意为被风吹动而误入。“东风”即春风,是自然界的风。“过小楼”,意谓被春风带到了楼上。“小楼”是诗人居处或所思之人所在之所
注释:在温暖的春风中,飞舞的彩蝶仿佛被风轻轻吹起。远处传来悠扬的箫声,隔着五彩斑斓的霞光。 毕竟神仙难以换骨换心,我宁愿自己用丹火煮制胡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天景象,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珍惜。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念,不愿改变自己的本质
山家少憩 注解与解析: - "山家" 指的是隐居山林的人家,通常指代隐士。 - “少憩”意味着短暂的停留或休息。 - “松下苍苔扫复生”描述了松树之下,原本已清除的青苔又重新生长起来。这里的“扫复生”可能暗示着某种清理后的自然恢复过程,也可能象征着岁月流转和自然更迭。 - “笼中娇鸟寂无声”描绘了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安静而无声的状态。这可能表示小鸟失去了自由的飞翔,或是环境变得过于压抑
飒飒秋风落叶深,辘轳寒甃带哀音。 诗句:飒飒——形容秋风吹过的声音。飒飒——声音的轻快、急促。秋风——秋天的风。落叶——树叶从树枝上飘落。深——深重,深远。辘轳——古代的一种机械,用来提水或汲水。寒甃——“甃”是砌墙,这里指墙壁。寒甃——冷冽的墙壁。哀音——悲伤的声音。 译文:秋风萧瑟,落叶纷纷,凄凉的景象让人心碎。我站在寒冷的墙壁前,听到那悲凉的辘轳声。 李侯疮癣君能疗,老我柴门独捧心。 诗句
春夜饮 蜡光红射酒杯霞,夜久窗虚月透纱。 诗笔醉拈如有助,暖风吹动瑞香花。 注释: 1. 蜡光红射酒杯霞:蜡烛的微光照射在红色的酒杯上,使得酒液仿佛被染成了红色,就像夕阳下的霞光一样美丽。 2. 夜久窗虚月透纱:夜晚的时间很长,窗户因夜色而显得有些空旷,月光透过窗纱洒在室内,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3. 诗笔醉拈如有助:诗人在醉酒中挥笔写作时,感觉如同有了某种助力,笔下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