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德止
释德止,号青谷,俗姓徐,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徙居吴县。 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 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赐号真际,敕住江州圆通寺(《五灯会元》卷一四)。 后居庐山叠石庵。 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卒,年五十六。 《嘉泰普灯录》卷九有传。 有《清谷诗集》,已佚(《舆地纪胜》卷二五)。 今录诗三首。 生卒年
宋代释德止《偈》释义
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1. 第一句:“不因言句不因人,不因物色不因声。” “不因言句”意味着诗人并不因为别人的言辞或文字来影响自己的情绪或行为。这里的“言句”指代的是他人的话语或文字。 “不因人”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表明诗人不受他人的影响,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行为。 “不因物色”则是指诗人不受外界事物(如颜色、形状等)的吸引或迷惑
宋代释德止《浯溪图》释义
浯溪图 夷途勿抛控,抛控马多失。 挹水勿极量,极量器多溢。 安史起天宝,转战竟奔北。 辞臣献颂诗,要垂万世则。 一字堪白首,大书仍深刻。 谁作浯溪图,千里在咫尺。 飞湍如有声,旁汇浸层碧。 巉绝半岩间,仿佛见鸟迹。 不觉加手磨,真恐苔藓没。 国姓前后异,天运古今一。 向来文武才,坐筹或操笔。 种种皆可称,俯仰重叹息。 愿君宝此图,置之丹粉壁。 想像壮胸臆
宋代释德止《叠石庵》释义
注释:叠石庵位于叠石峰的山顶之上,从那里向下俯瞰可以看到杨梅涧。在平地有数亩土地,水和石头都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赏析:诗人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叠石庵的自然风光和宁静氛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释德止
释德止,号青谷,俗姓徐,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徙居吴县。 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 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赐号真际,敕住江州圆通寺(《五灯会元》卷一四)。 后居庐山叠石庵。 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卒,年五十六。 《嘉泰普灯录》卷九有传。 有《清谷诗集》,已佚(《舆地纪胜》卷二五)。 今录诗三首。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