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常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解答时要结合题目中提示的“十五年前花发时”,联系作者与诗人的经历,抓住关键字句进行理解。“十五年前花发时”是诗的首句,意思是“在十五年前,花儿盛开的时候,你邀我赏花,我们畅饮于瑶池之中”。这里诗人以花比人,把牡丹比喻为仙翁,表达了自己对牡丹的喜爱之情。“如今头白无情思,只见瑶池花满枝”。这是全诗的结尾,意思是“现在我老了,没有多少心思去想什么了
【注释】 丁卯:唐德宗贞元元年,时年24岁。京城:长安城。四绝:指《长恨歌》《长门怨》《秋兴》和《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书怀赠肖遥二首》。苑中行殿:指上林苑中的行宫。华浮:指阳光。长杨:汉代宫名,在洛阳西南。旌旗:古代军队、朝廷或仪仗用的旗子。画楼:指高楼上的彩绘窗户。飞霜:指秋天降下的霜。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于德宗贞元元年(785)春去长安赴任时所见到的景物。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注释】1.海国:指海外。2.名鹰:比喻有才干的人。3.鹘胎:比喻没有教养。4.渥洼:肥沃的水池。5.天马:神马。6.龙媒:骏马。7.明时:指太平盛世。8.番王:指少数民族首领。9.万里来:不远千里而来。 【译文】海国有能人,不是无教养;天马生得好,是龙所传种。太平盛世不吝惜黄金赐,只愿番王万里来朝。 赏析:诗以“海国”二字开篇,表明诗人胸怀广阔,放眼四海。接着写海国的能人,不是无教养之人
骏马图 天马西来入帝闲,风騣雾鬣驳文班。 房星一夜光如水,却怨龙媒万里还。 注释: 1. 天马西来入帝闲:天马(指神马)从西边飞来,进入皇帝的宫廷休息。天马,神话传说中的神马,常在古代诗文中作为象征祥瑞或帝王之才的事物出现。西来,指从西面而来。 2. 风騣雾鬣驳文班:形容骏马风驰电掣般地奔跑,鬃毛被风吹得飘扬,马身上长满了斑点。騣(fú),马鬃上垂的装饰物;鬣(liè),马颈后长出的部分;驳文班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王昌龄。 第一句“杏园三月换银袍”描绘了一幅春天杏园的景象,三月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杏树开始结果,满树的杏花竞相开放,美如银装素裹。"银袍"则形象地描述了杏花的美丽和纯洁。 第二句“燕子西飞背伯劳”,描绘了燕子在天空中飞翔的场景。燕子是春天的象征,它们从南方飞来,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而伯劳(伯劳鸟)则是北方的代表,象征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来临
注释:路进入福建地区,看到尽是青翠的山峦。家家户户都用蕉叶和葛布做衣服。石头墙上长着竹子,松树围满了屋子,时常有丹鸟在哺养小鸟。 赏析: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卷。首句“路入闽中尽翠微”,直接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福建,以及他眼前所见的风景。诗人沿着山路深入到福建境内,只见一片翠绿的山峰延绵起伏,宛如仙境一般美丽。这里的“尽”字,既形容了山峰的连绵不断,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美景的喜爱之情
【注释】 离宫:皇宫,皇帝的居所。秋草:秋天草木凋零。仗:仪仗。频移:不断移动。天子长杨羽猎时:指汉文帝在长杨宫打猎时的情景。 长杨:汉代宫名。羽猎:射鸟打猎。 白雁:即大雁。水寒霜露满:天气寒冷,霜露布满了水面。 骑奴:马夫。犹唱踏歌词:马夫还在唱《踏歌》曲。 【赏析】 这首诗是写汉文帝打猎时的情景。诗中以“离宫”点出时间与地点,以“秋草”点出季节,以“仗频移”
注释: 和史参政韵:这是一首和韵诗,作者用同音字“参”来押韵。 五云天近昼香残:天上的云雾缭绕,天色渐渐明亮,香气也随风飘散。 红白花枝满药阑:满院的花枝都是红色的和白色的。阑:栏杆。 一夜东风吹小雨:一夜之间,东方的风开始吹起,带来了细雨。 殿头持卷隔帘看:在宫殿的顶部拿着一卷书卷,隔着帘子看外面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注释:越江的水在霜降后显得更加清澈,夜晚天空中的婺女星格外明亮。作为客人的我穿着布衣,但风势依然急促,世上没有无用的东西,只有无用的人才。 赏析:首句“越江秋水得霜清”,描绘了一幅深秋季节,越江之水因霜降而变得清澈透明的景象,给人以宁静、清新之感。第二句“夜夜天南婺女明”,则将视线投向夜空,描绘出婺女星在夜晚依旧明亮璀璨的壮观景象,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其永恒的魅力与坚韧的精神。两句一前一后,形成对比
诗句原文: 送客归山天正霜,吴江蟹美橘初黄。 上林千树樱桃熟,莫恋金华是故乡。 注释: - “送客归山天正霜”:这句描述了客人离开后的景象,天空中布满了寒霜。 - “吴江蟹美橘初黄”:提到了吴地(今江苏一带),那里的螃蟹非常美味,而橘子也刚开始变黄。 - “上林千树樱桃熟”:上林苑,古代皇家园林,这里樱桃已经成熟。 - “莫恋金华是故乡”:金华,即今金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