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昔日欢娱忆此身,名园歌舞接芳辰。” - 诗意解释: 回想起过去在名园中欢乐的场景,歌舞不断,伴随着芬芳的春光。这里的“芳辰”指的是美好的时光或季节。 - 关键词注释: - "芳辰":美好的时光或季节。 - "名园":闻名的园林。 2. “蛰雷夜送催花雨,香径春迷斗草人。” - 诗意解释: 在夜晚,蛰伏的雷声带来了一场春雨,使得芳香的小路变得模糊不清,让人分不清方向
诗句解释 1 浅碧繁红又满枝,化工消息本无机。 - “浅碧”和“繁红”形容桃花的颜色,鲜艳多彩。 - “又满枝”表示花已经开得很多,很茂盛。 - “化工消息”指的是自然界的变化或生长的力量。 - “本无机”意味着这些变化是自然的、非人为的。 2. 艳滋晓露莺摇落,香渍春泥燕掠归。 - “艳滋”指的是花瓣上的花粉沾附在了其他物体上。 - “晓露”指的是清晨的露水,通常带有新鲜的气息。 -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猎碣镌功事惘然:“猎碣”指的是刻有狩猎功绩的石碑。“镌功”意味着在石碑上刻下功绩。“惘然”表达了一种茫然无措或失落的情感。整体而言,这一句描述的是某人在石碑前感到迷茫和失落,可能因为看到自己的成就被他人超越而心生惆怅。 2. 摩挲坏石卧寒烟:“摩挲”是轻轻触摸的意思。“坏石”指的是破损的石头。“卧寒烟”形容石头躺在寒冷的烟雾中。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带有些许荒凉的画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风景图。 首句“水风吹冷逼菰蒲”,描述了湖面上吹来的风,使菰蒲(一种水生植物)感到寒冷。这句诗通过比喻,将菰蒲比作人,形象地表达了菰蒲在寒风中的无奈和无助。 次句“藕叶敧斜一半枯”,描绘了荷叶倾斜,一半已经枯黄的情景。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荷叶的脆弱和易变。 第三句“玉立鹭鸶浑不动”,描述了一只鹭鸶静静地站立在水中,仿佛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这句诗通过比喻,将鹭鸶比作玉石
【解析】 题干要求“逐句释义”,所以,首先对全诗的内容、层次和结构进行整体把握;然后逐一解读每一联诗句的意思,最后将每联的诗句意思与译文对应起来。解答时注意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将其翻译为现代汉语。 【答案】 (1)闻蝉:夏天傍晚蝉鸣,声音凄凉哀婉。 (2)注释:短翼:指蝉。含风薄似秋:形容蝉翼薄如秋天的叶子,微风一吹,就飘动起来。一声声带夕阳愁:形容蝉鸣声声凄切,像黄昏时分的愁绪。 (3)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中需要注意“迟留”意为停留;“矍铄”意为精神饱满;“谢安应合减风流”
《闲忆少年》 暖风催发着春雨,打湿了行人的尘土;凭轩远望,我的心情已经受损。 闲暇时回忆起少年时光,就像昨日一样清晰;只是觉得欢乐的事情似乎与我前世有关。 春天的气息依然浓厚,黄鹂鸟、紫燕等鸟儿欢快地歌唱;剩下的残水和荒芜的山丘,也焕发出勃勃生机。 可惜啊,那白色的鸥鸟在浩荡的波涛中飘荡,而那位钓鱼的老翁却已老去。 注释: - 谩成:徒劳无功。 - 暖催花雨:温暖如春,催发着花雨。 - 行尘
【诗词原文】: 吴中 故乡别久语音讹,喜听吴音入棹歌。 万里归来心未稳,夜阑犹梦过关河。 【注释】: (1)“故乡”三句:故乡离别已久,方言发音已经变化了,很高兴听到吴地方言的歌声。 (2)“万里”二句:回到家乡以后,心情还不稳定,夜里躺在床上做梦还在过关河。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客居异乡,久别故乡,回到家乡后仍心绪不宁。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久离故乡而对吴音感到亲切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哀思。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一别松楸又一年(第一句):离开妻子的坟墓已经一年了。松楸指的是墓地,这里用来指代已故的妻子。 归来拜扫一茫然(第二句):回到家中,面对妻子的墓碑,感到迷茫和无助。拜扫是指祭拜先人或死者,这里特指祭祀自己的亡妻。 老乌下竹窥盘饤(第三句):乌鸦停在竹子上偷看盘中的食物。盘饤是一种古代的点心
译文: 野外萧条景象更好,牧童把小牛犊儿安置在阳光明媚的沙地上。 白鸥常绕在鱼市上,红杏深藏着卖酒的小摊。 倦于奔波的旅客增添烦恼,老眼昏花看尽春花又春去。 田翁也学青门隐士隐居,料理荒废的菜畦自己种瓜。 注释: 野:野外、乡野。 萧条:凄凉冷落。 将犊:把小牛犊儿。将,把。 晴沙:阳光明媚的沙滩。 白鸥长绕分鱼市,红杏深藏卖酒家: 白鸥:白色的鸥鸟。 长绕:长久围绕。 分:卖。 鱼市:鱼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