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原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赠白君举”为题目,应分析其作用,一般包括交代赠诗背景、表明赠诗意图等。 “昆仑西日水东溟,何处清风起独醒?”前句写景,后句抒情。“昆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山。此指诗人的家乡,也是诗人的故乡;“西日”,即落日,此处借喻诗人的仕途;“水东溟”,即东海之滨。此二句的意思是
【译文】 何平章,你正处在三台的中央,辅佐太微垣,德行像高山一样耸立,玉辉闪烁。 为了正直的道路,你的志向难以与世俗相合;而要拯救世危,你的话很容易触怒时弊。 空寂的山谷里,苍松挺立,寒霜严冬,雨过之后,白云端归。 闲庭信步,燕坐庭院,观赏春草绿茵。东风徐来,门扉自开,如故人款款而来。 【注释】 寿:祝词。 何平章:作者的朋友。何平章,指何尚功,字平章,号雪坡,四川眉山县人,宋神宗熙宁年间进士
【诗句释义】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刘时可并寄给洪中行的。首联“洪郎不来鱼雁稀,君今岁暮告我归。”是说洪中行不来了,我们之间的信使也就少了,你今年快过年了,告诉我你要回去。 颔联“故人青灯山水屋,游子白苎风霜衣。”说的是老朋友住着青山绿水的屋子,而我像一位飘零的游子,穿着一件风霜之衣,在风雨中漂泊。 颈联“时俗俯仰妨道性,圣哲出处存天机。”是说世俗的眼光和地位都妨碍了我追求真理的本性。圣贤们出世隐居
【注释】 1.送人游天台:指送友人去浙江天台山游览。天台,今称浙江天台县。 2.兰亭修禊后:兰亭,东晋时王羲之等41人在会稽(今绍兴)兰亭修禊,举行宴会赋诗。 3.平明驱马试征衣:平明,早晨。驱马试征衣,即试穿新制的战袍,准备上战场。征衣,即战衣。 4.海边山尽天无尽:海边的山峦看不到尽头,而天际却无穷无尽。 5.花底春归人未归:在花底下度过春天时光的人还没有归来。 6.一雨潮生鱼入市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读懂诗作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即可。此题要求逐句释义,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所以考生需要对全诗内容进行解读,然后根据关键词解释出诗句的含义。 “闭户无尘杂”,意为:关门闭户,没有世俗烦杂之事;“看山有卧游”,意为:欣赏山水可以安闲地游玩;“半酣梳白发,新浴漱清流”,意为:喝到微醉,便梳理白发
三月廿九日,上御流杯亭听讲,明日子翚司业有诗因次韵。 咫尺天颜仰照临,缉熙盛事见方今。 上林花接南薰早,流水春函太液深。 注释: (1) 咫尺天颜仰照临:指皇帝就在离自己很近的地方,可以清楚地看到皇帝的容颜。 (2) 缉熙盛事见方今:缉熙盛世之事,现在正在发生。 译文: 皇帝就在距离自己很远的地方,可以清晰地看到皇帝的容颜。盛世之事,现在正在发生。 上林花接到南风中,早春时节,景色迷人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皋”、“短檠”、“闲情”、“启沃”。 【答案】 十月十日出都城二首(节选) 朝拥皋比夕短檠,病馀静息厌劳形。 闲情只合营三径,便腹那能贮五经。 忝侍禁帏惭启沃,欲寻耆社觉凋零。 归欤啸傲西湖上,时看晴云度翠屏。注释
诗句如下: 不到南山又二年,离离秋草映寒泉。 东林萧散开莲社,西晋风流棹酒船。 古寺云烟终日合,长松风雨半空悬。 谢公未了登临兴,故向禅房借榻眠。 翻译为: 已经两年多没有去南山了,那里生长着茂盛的秋草,仿佛在低语。 山中的寺庙静悄悄地开放了莲花社,似乎在诉说着西晋时期文人雅士的风采。 古寺常年烟雾缭绕,整日与天空相接。长松在风雨中摇曳,仿佛悬挂在空中。
赠墨士吴雪堂 永宁赐笔世安有,易水良工今不传。 了知胶漆用相得,亦悟膏火明自煎。 昔从蒙庄观副墨,老归芸阁穷《太玄》。 与子欲拟毛颖传,待我暇矣磨墨砖。 注释: 1. 永宁赐笔世安有,易水良工今不传。了知胶漆用相得,亦悟膏火明自煎。 注释:永宁赐予的笔已经失传于世,而易水地区的制笔技艺现在也已经失传。明白了胶和漆的相得益彰,也意识到膏和火的明亮度需要自己去煎熬。 2. 昔从蒙庄观副墨
诗句释义 1 国老分茅社:国老,通常指有地位的老者。分茅社,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用以祈求国家的安宁和丰收。这里指的是吴宗师在南祀时受到的尊敬和祝福。 2. 祠官从使星:祠官,负责祭祀神灵的官员。使星,古代认为星星可以传达天意,祠官从使星可能意味着通过星辰的指引来指导国家大事。 3. 鹤书来涧谷:鹤书,古代用鹤传递书信或重要消息的习俗。涧谷,山谷间,此处比喻消息来源隐秘而深远。 4. 羽节动仙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