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士圭
【注释】: 颂古七十六首:这是一首咏史之作。“颂古”,即赞颂古代的事迹,“七十六首”为诗篇的序数。“过宣德门”,意谓经过京城宣德门(今北京天安门广场南侧的正阳门)。“宣德”,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年号。“回头便招祸”,意谓回头一想就会惹来灾祸。“招”,招致,招惹。 【赏析】: 本篇是一首咏历史题材的作品。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告诫人们要吸取历史上失败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全诗构思巧妙、言简意赅
【注释】娄罗:指唐朝的安禄山。逞聪明:炫耀自己的聪明。金榜:科举考试中进士后,朝廷会将录取名单公布在“金榜”上。挂名:名列榜单。捋下幞头:意思是摘下帽子,表示自己已经当了官。莫骑驴子傍人门:意思是不要再骑着驴子,像那些依附别人而得势的人一样。 【赏析】这首诗讽刺的是那些依附他人以谋取名利、出卖朋友以求得个人升迁的人。 首句“娄罗须要逞聪明”,说的是那些依靠权贵而得势的人,他们自以为很聪明
注释:燕尾大虫很难靠近,一旦靠近就会伤害人。只有眼睛能够看清楚老虎的头,才能知道它的尾巴是否也是直的。 赏析:这首诗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老虎的形象和特点:它的身体像燕尾一样,凶猛而有力;它的眼睛敏锐,善于发现猎物;但它的尾巴却是弯曲的,这让它显得更加危险。诗中还提到了“目解据虎头”这个成语,意指观察事物的细节,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本质。整首诗既赞美了老虎的勇猛果敢
【注释】 拔楔抽钉:比喻除去困难和障碍。 蛇:《易经》中说,龙、风、虎、猴、马、羊、狗、鸡、牛、猪等动物都属木象,而蛇属水象,所以称其为“螣”,即能腾云驾雾之蛇。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只要人们能去除各种阻碍,就能像古人一样轻松应对。然而,如果像洞山老人那样,反而被束缚住了,那就难以解脱了。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解除困难的重要性
注释:拿起了竹制的手篦,便可以到家。 秘魔如果不会使用,随后就会用木叉来撑门。 赏析:这是一首描述日常生活的诗,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展现了生活的美好和平凡。全诗语言简洁明了,充满了生活气息
释义:大地是眼何处屙,天下不奈雪老何。 赵州寄个锹子去,方得此语圆来龙去堶堶。 注释:大地是眼睛,哪里可以排泄(即比喻无法解决)。天下人不能奈之何,即指无处可治。赵州和尚用“锹子”来比喻“棒”,认为只有用“棒”才能使“龙”归位。 赏析:这首诗的作者在诗中以“大地是眼何处屙,天下不奈雪老何。”两句开篇,表达了一种对世事的无奈之情。大地是眼睛,它无法排泄世间的纷扰,而人们却无法奈之何
注释:在殿上召唤,我首先答应。然而,我的业识却是那么的迷茫和模糊。虽然我已经功德圆满,但当初并没有散发出应有的光芒。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一种反思和自我认知。首句“殿上唤来先应诺”描绘了诗人被召唤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被召唤时的心情。第二句“不知业识太茫茫”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困惑。第三句“虽然功德已成就”表现了诗人的功德已经圆满,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的无知和迷茫
注释:到了老年,却从未开启过通往外界的道路,临走前回首叮嘱。 在深深的海底,我仍然嫌它太浅了,我要一直向前直冲到金刚石的水边去! 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以“不曾开语路”比喻自己一生没有建功立业;以“临行回首却叮咛”表现自己临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以“犹嫌浅”和“直向金刚水际行”来说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强意志。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探索和追求
注释:雷火中的草药,要仔细挑选;剑轮上锋利的刀锋,不要有丝毫损伤。 等闲放下身体全身入药,最终不犯一毫差错。 赏析:此诗是一首寓言诗。诗中以“雷火”比喻官场的黑暗残酷,用“草草”“莫忉忉”等词来讽刺那些只求速效、草率从事的人。诗人以“剑轮”比喻自己为官的生涯,以“莫忉忉”来勉励自己在仕途上的小心谨慎。整首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寓意深刻
注释:睦州只爱锥头锋利,这和尚看不见凿子方正。即使转得百千藏,如此供养也寻常。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一种名为“百钱儿”的器具的制作过程和用途,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器具的珍视和喜爱之情。诗中用“只爱”和“不见”这两个词,强调了作者对这种器具的偏爱和独特视角。最后一句,虽然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即使是再普通的物品,只要用心去爱护和珍惜,也能发挥出它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