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士圭
这首诗是一首偈文,表达了佛教中的一些观念和修行的境界。下面是对每句的释义: - 尘融法界,念尽毗卢。 - “尘”指的是烦恼、执着,“融”意味着消融。在这里,它形容修行者将内心的烦恼和执着消融到佛性之中。“法界”指的是佛法的世界,“毗卢”(意为清净)表示清净无染。这句话表达了修行者通过修行达到与佛法世界合一的境界。 - 千眼顿开,纤尘不立。 - “千眼”象征着无数的智慧和观察力
诗句原文: 世路风波不见君,一回见面一伤神。 水流华落知何处,洞中桃源别是春。 译文: 世俗的纷扰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我在其中却无法找到你的踪影。每一次相见,都让我心如刀割,仿佛失去了灵魂的归宿。 河水流淌,花瓣飘落,我在这纷扰的世界之中,寻找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然而,当我试图在心中描绘出你的形象时,却发现那不过是一片虚无。 在深山之中,我找到了一个隐秘的桃花源,那里没有世俗的纷争
【注释】 偈五首 其一:一叶落,天下秋。指秋天到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想要。更,再。楼,高处。千里目,远望千里之外。 其二:一尘起,大地收。指大地上的一切被扫除干净了。嘉州打大像,陕府灌铁牛。大像,佛像。嘉州,四川省眉山市。陕府,陕西省西安市。铁牛,指铁牛耕田的雕塑。 其三:久旱檐头句,桥流水不流。久旱,长时间的干旱。檐头,房檐上。句,指雨水。水不流,指河流干涸。 【赏析】
诗句解释 1 “万年一念,一念万年。” - 这句话表达出时间的流逝是短暂的,而一旦我们拥有一个念头或想法,这个瞬间就可能持续上万年。这里使用了“万年一念”来形容时间之短暂,以及“一念万年”来强调思想或念头的长远影响和力量。 2. “和衣泥里辊,洗脚上床眠。” - 描述了一个人在极度疲惫或困扰时选择的一种放松方式。这里的“和衣泥里辊”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暗示着某种彻底的放松或逃避现实的方式
偈五首 其二 万机不到,眼见色,耳闻声。 一句当堂,头戴天,脚踏地。 你诸人祇如今日是五月初一,殊不知金乌半夜忙忙去,玉兔天明上海东。 注释: 这句诗的意思是:万机(各种政务)都不去处理,只能看到眼前的景象和听到耳边的声音。 这句诗的意思是:一句话就能当堂宣判,高高在上,俯视众生。 这句诗的意思是:你们这些人,只到今天这个五月初一,却不知道太阳已经在半夜忙碌着去了,而月亮在天明时分已经出现在东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颂古七十六首》。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白头狸奴,黑牯念摩诃。争似南泉打破锅? 虽然佛法无多子,天下丛林不奈何。 注释: 1. 狸奴:指修行之人或僧人。 2. 白牯:指修行之人。 3. 念摩诃:诵念摩诃般若经。 4. 南泉:禅宗六祖之一的慧南禅师,人称“南泉和尚”。 5. 打破锅(比喻):打破佛教中的“四相”说教。 6. 佛法:佛教经典教义。 7. 无多子
注释:这里没有茱萸,赵州(指赵县)的无言便走出。 春去秋来三百年,拄杖至今犹倚壁。 春天过去秋天到来,经过三百年,还用拐杖依靠墙壁。 赏析:此诗是颂古之作,作者通过赞美一位隐士不问世事的高风亮节,表达出自己对这位隐者的崇敬之情。全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细节的描述,以及对其性格特点的描写,展现了这位隐者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念和追求
注释:镇州出了一种大萝卜头,师资道合有来由。观音寺里供奉着弥勒佛,东院西院都有赵州的名字。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诗作。诗中通过赞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寺庙里的佛像,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佛法的信仰。同时,诗中也展现了中国古人对于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独特见解
注释:破瓶已经不能再做瓶子,焦种不能因此长出芽。就像那个灵空槃大子,毛轮垂法翳花开。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颂古七十六首 其八》中的一句,全诗通过对佛教经文的解读,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慨。 “破瓶岂复作瓶事”一句,意思是说,破碎的瓶子已经不能再用来装东西,那么它曾经装过的东西又从哪里去寻找呢?这里用“破瓶”比喻人或事物的过去,而“瓶事”则指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注释】: 马鞍搭好,驴子磨好了。 灵利的衲僧,只需要一个。 纵然东家点亮明灯,西家暗中坐着不露面。 询问西来的意旨是什么,多嘴的阿师自招祸害。 【赏析】: 此诗是一首劝诫世人不要多管闲事或说是非的寓言诗。诗中通过描绘马套鞍、驴磨磨等日常小事来说明“只消一个”的道理,即“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从而劝诫世人不要做“多嘴阿师”。 全诗共五节,每节都是以一个事物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