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士圭
【注释】 尘融法界:指心如虚空,与法界融合。 念尽毗卢:念即念想,毗卢为梵语“须弥”之意。意谓心念清净,达到毗卢(须弥山)之境。 咫尺跨于大千:咫尺指近处,大千乃指宇宙万有。意谓心念清净,可以跨越宇宙万物。 刹那超于三世:刹那指瞬间,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意谓心念清净,瞬息之间即可超越三世。 过去诸如来秤锤落井,现在诸菩萨塞壑填沟:过去诸如来指释迦牟尼等古佛,秤锤落井比喻其智慧之高
种谷不生豆苗,蒸沙岂能成饭。 大通智胜如来,一个担扳底汉。 注释:种植谷物不能长出豆苗,用沙子蒸煮怎么能做成饭呢?智慧神通广大的如来,一个担子就能支撑整个人间。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种子和蒸沙来比喻人世间的种种事物。首句“种谷不生豆苗”,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并不能像种子一样,能够顺利生长,反而可能会遇到种种阻碍。次句“蒸沙岂能成饭”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个道理,指出即使是最简单的事物
注释: 前三十一,中九下七。——这是说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有13行,后半部分有10行。 老人言尽处,龟歌眼睛赤。——这是说,在临终时,老人用尽了他所有的智慧,最后说出的话是“龟歌眼睛赤”。这里的“龟歌”指的是《易》经中的一句话,“龟卦”,意思是占卜的结果。而“眼睛赤”则是说龟的眼白部分是红色的。整句诗的意思是,老人用尽了他的智慧,最终得出了结果。 译文: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有13行,后半部分有10行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诗,主要通过描述半夜穿针和天明吃粥的情景来表达禅宗的“无我”和“无物”的哲学思想。 诗句解释与译文: - 第一句:“半夜穿针,尽十方皆成线路。” “半夜穿针”是一种比喻,意指在半夜时分进行的活动(如穿针引线),但因为是在半夜,光线不足,所以难以看清。这象征着在黑暗中努力追求真理或目标,但由于环境或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实现。 - 第二句:“你诸人为什么透不过。”
【注释】 偈:佛教的颂词,一种韵文。 晷(guǐ)运推移无不动,日南长至几曾迁。 晷运:日影移动。晷为太阳影子,故以晷喻日,晷运即日影移动。 日南长至几曾迁:指夏至时节,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日头正北而偏南,所以称为“日南”。 应时纳祜(hù):顺应时节,接受福佑。祜,福佑。 依旧三门开两边:指古代帝王宫门前有三重门,象征天、地、水三才。 三门开两边,一句具三玄:玄,玄妙,高深莫测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以及人类应遵循自然法则,保持内心的平和。 诗句释义: 1. 一阳生,万物萌:春天来临,万物开始生长。 2. 天本清,地常宁:天地本来清明,大地总是宁静的。 3. 四时行,万汇成:四季运行,万物繁衍。 4. 如纬经,如权衡:如同纬线和经线一样,如同天平与秤砣一样。 5. 天心平,人心诚:天心(指天道)平静,人之心(指人道)诚实。 6. 日月明,鬼神警
诗句翻译与注释: 烈火焰中,蟭螟虫如何栖泊。 - 烈火:猛烈的火焰。 - 蟭螟虫:一种昆虫,以其能在热火中生存而闻名。 - 栖泊:栖息。 大炉韛里,金刚钻烧得通红。 - 大炉:巨大的熔炉。 - 金刚钻:通常指钻石,此处比喻锋利的工具。 - 烧得通红:形容非常热。 蓦然脑后一锥,铁佛也须汗出。 - 蓦然:突然。 - 脑后一锥:用来形容某种突然且强大的打击或压力。 - 铁佛:指坚硬如铁的人。
【注】偈:即“偈”是佛教语,意为诗。 这首诗的大意为:释迦、弥勒是佛祖弟子,但释迦在临济和德山时却受尽屈辱;向上直指菩提道场的路,荆棘遍布,要想翻身也难;总不动法门被着,当处活埋;生机来临之时,反而成了乱糟糟的杂念;穿耳胡僧去葱岭,夜行踏雪马蹄轻快。 【赏析】:此诗通过释迦、弥勒与临济、德山的对话,表现了他们对于佛道理解的不同。首先,释迦与临济、德山的对话,揭示了释迦、弥勒虽为佛陀弟子
【注释】: 1. 偈十六首 其十七:这是一首描绘古柏的诗,其中“孔明庙”、“青铜”和“石根”都是关键词。 2. 枝如青铜根如石:比喻古柏的树干坚硬,如同青铜一般。 3. 苍皮溜雨四十围:形容古柏树皮粗糙,历经风雨,如同被雨水冲刷了四十年。 4. 黛色参天二千尺:形容古柏枝叶繁茂,如同有两千尺高。 5. 小树子,傍山栽,花从叶里开:描述古柏虽然细小,但仍然顽强地在山坡上生长
注释:瀑布从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仿佛一条龙在深潭中咆哮。树叶凋零,万木萧瑟,秋天的气息弥漫开来。我静静地坐着看瀑布,看着月亮慢慢升起。我没有佛法可以挂在心头。 赏析:《偈十六首》是佛教徒吟诵佛经的唱颂诗,每一首诗都由一长段韵文组成,用五言或七言的绝句形式表现。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诗人以瀑布为画卷,用夸张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壮观景象;又以孤云与明月来映衬自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