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如本
绝句 不出漫漫草路遮,出门犹更隔天涯。 回机踏著通霄路,何处青山不是家。 注释 - 漫漫:广阔无边的样子。 - 遮:遮蔽。 - 回机:指回到家乡或归途中的机缘。 - 通霄路:通向天边的道路。 - 家:此处指归处,家乡的意思。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途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家的渴望之情。首句“不出漫漫草路遮”描绘了归途遥远、艰难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归家的不易
注释:这首诗的大意是赞美一种高远、独立、峭壁、玲珑的形象。它的八面都是玲珑剔透的,被万象环绕着。它正坐在厅堂的中央,没有任何位置,但它却能通达万物,应对各种情况。 赏析:此诗以“颂古”为题,赞颂了一位具有高尚品质和卓越能力的领导者。诗人通过对这位领导者的描写,表达了对其深深的敬仰之情。 首句“大方独立峭巍巍”,诗人用“独立”一词来形容领导者的品格,强调其坚定、自信、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注释】 净瓶:佛教语,指佛性。 赢山子:即“金刚经”,唐代宗时,禅宗大师慧能所创禅宗,称为“南宗”。后文提到的“洞彻玄关垂手处,到头须是遇知音”等句意与禅宗思想有关,故以《金刚经》为题。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悟”。作者在《答李生论诗书》中说:“禅道惟在妙观察,离形得似泥中爪。”意思是说,佛家禅宗讲“悟”,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达到“悟”的境界。“静观默察”,“冥搜妙得”
面门出入每相见,日月由来不识真 海岳惯游知己少,反身归卧岭头云 注释: 面门出入每相见,指人们经常面对面地相见,没有真正了解对方的内心。海岳惯游知己少,意思是在广阔的海洋和高山中游走,却难以找到真正了解自己的知己朋友。反身归卧岭头云,表示在反思中回归自然,就像山岭上的云雾一样自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人们在世俗的纷扰中,常常只是表面上的相遇与接触,而无法触及到彼此的真实内心
【注释】 似锦:比喻鲜艳。桃花:指桃花运,多用来喻指好运气或爱情运。玄沙:即慧能。当时不遇:当时没有遇到他。争得名喧宇宙中:怎能在天下人中闻名? 【赏析】 这首诗是颂古三十一首的第九首。作者以桃花喻女子,以玄沙老喻禅师。诗人通过桃花盛开的景象赞美了禅师的超凡脱俗和禅意之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纷扰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满树的桃花如同绚丽的锦缎一样灿烂夺目
小释迦,大文殊。 闻名号,任称呼。 藤条在握不能用,被他碧眼谩涂糊。 注释:小释迦,指的是小文殊菩萨。大文殊菩萨,指的是大文殊菩萨。 闻名号,可以指听到他的名声。任称呼,可以指随意称呼他。 藤条在握不能用,可以指手中握着藤条却无法使用它。他被碧眼谩涂糊,可以指被碧眼的僧人用谎言欺骗或蒙蔽
【注释】 南泉麻谷:即麻谷禅师,俗姓周,南泉是其道号。归宗: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的一系,以黄檗希运禅师为祖师。 通:理解、通晓。 国师:指唐代高僧义净法师,他曾从慧可学习禅法,并传授给日本僧人最澄。瞻(zān)相好:指慧可。慧可曾于少林寺向达摩大师学习禅法,后被派往日本传教,被称为“东土祖师”。半途:中途。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南泉麻谷与归宗禅师一样,他们都是禅宗的修行者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商隐,是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草户柴门谢子来” 这里的“草户柴门”指的是贫贱之家,而“谢子”是指作者的朋友或者是他的亲戚。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有朋友或者家人来到这个贫贱之家,表示了作者对于来访者的到来感到高兴和欢迎。 第二句:“躬身下拜笑眉开” “躬身下拜”是一种古代的礼节,表示尊敬和谦卑。而“笑眉开”则形容了作者在听到好消息或者遇到好事时的心情
【注释】 1. 颂古:指咏史诗,即以历史典故为题材的作品。 2. 特来设粥夸英俊:特地前来煮粥来赞美年轻人英俊的外貌。 3. 那知王老更风流:却没想到这位老人更加风流。 4. 打破粥锅呈丑拙:打破了煮粥的锅,将丑陋的东西全部拿出来。 5. 狸(lí)奴白牯(gǔ):形容年老体衰的人和牛。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老年之人的尊重以及对他们生活状态的同情之情。
注释:台山古路是人们游玩的地方,每个人都在寻找婆婆询问道路。可耻的是赵州才勘破,寥寥千古使人愁。 赏析:诗人以“台山古路”为题,描绘了台山古路的热闹景象。他写道:“台山古路是人游,个个寻婆问路头。”在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台山古路的繁忙程度。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繁华景象的无奈和感慨。接着,他又写道:“堪笑赵州才勘破,寥寥千古使人愁。”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