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如本
【注释】 百丈野狐:即百丈松。 卓朔:高耸的山峰,比喻高大。 脱兮不昧:脱离了束缚而光明磊落。 堕兮不落:坠落之后又重新站立起来。 不昧不落:指不受世俗的束缚。 何是何错:这是怎样的做法。 当处不留情:对任何事物都不要留情面。 万里晴空步寥廓:形容志向高远,胸怀壮志。 【赏析】 此诗为《颂古三十一首》之七。作者在赞美百丈松时,借松树的“脱兮不昧,堕兮不落”来表现自己“不为俗尘绊住
【注释】 颂古:即咏物词。 大庾岭头功德成,谩言点眼访知音。(“大庾岭”是地名,在今江西省境内。这里指作者的故乡江西) 红炉片雪明端的,象外风光照古今。(“红炉”指炉中之火,“片雪”形容雪白而小,“象外”指诗中的意象之外,“风光照古今”指诗歌所反映的意境超越时空,影响至今。) 译文: 大庾岭头的功德已成,但说那点眼的诗人却难寻到知己。 炉中的红火照亮了一片雪白,像外景的风光照映古今。 赏析:
狗子无佛性,慈悲似海深。 寻言逐句者,埋没丈夫心。 注释:狗是畜生,没有佛的本性,但它们对人表现出的慈悲之情却深厚如海。那些只是盲目追随别人观点、不思进取的人,最终只会埋没了自己内心的真诚和坚定。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狗子的慈悲之心,比喻了那些盲目跟随他人意见、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批评和警示,鼓励人们要有独立的判断力和勇气,不要被外界的意见所左右
颂古三十一首 其四 草衣木食道人高,传得金襕意气豪。 此外已知无别法,刹竿倒处累儿曹。 注释: ①颂古:古代僧人诵诗赞佛。③金襕:袈裟上金色镶边的饰物。④儿曹:年轻一代。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诗人在赞美一位高僧的修行成就时,也表达了对其他僧人的期望与祝愿。全诗共四句,每句都以“颂”字开头,构成了一种庄重而和谐的韵律感。 首句“草衣木食道人高”,描绘了这位高僧身着简朴
【注释】 达磨:指禅宗六代祖师,姓马,唐代人。 捏目:指少林拳中的“少林大佛手”等动作。 妙性:佛教用语,指一切法的真性。 【赏析】 这首诗是颂扬少林武术的。诗中说:达磨西来未足夸,少林捏目强生花。得皮得髓徒分别,妙性圆明本不差。 “达磨西来未足夸”,说的是达摩从印度来到中国,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西来”是指印度,达磨就是达摩,这里用达摩来指禅宗,说明禅宗是从印度传入中国,在中国扎根、发展
``` 威音王佛是儿孙,王老当时开大言。 黄檗见机分主伴,典刑千古定宗门。 注释:威音王佛指的是佛教中的一种称呼,表示佛陀的威严和力量。王老是当时的意思,可能指的是某个历史人物。黄檗见机分主伴,典刑千古定宗门,典刑指的是法律或规范,定宗门表示确立某种学派或教派的标准。 译文:威音王佛是儿孙,王老当时开大言。黄檗看到时机变化分别主伴,典刑千古定宗门。 赏析
“李四有钱不解饮,张三解饮又无钱”这句诗出自宋代释如本的《偈》,通过生动的对比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一种生活哲理。下面将逐句进行翻译和赏析: 诗句解析与译文 - 李四有钱不解饮:这句话表达了李四虽然拥有财富,但却不愿意使用它来享受生活的态度。这里的“不解饮”意味着他并不珍惜自己的财富,没有将其用于消费或享受。 - 张三解饮又无钱:这句话描述了另一个人物,张三
注释: 1. 颂古: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每句七字,共四句。 2. 斩了猫儿问谂师:斩了猫儿是什么意思?这里指的是诗人斩掉了自己内心的杂念和忧虑,就像斩掉一只猫一样轻松自在。谂师,是禅宗的修行者,这里的谂师可能是指禅师。 3. 草鞋头戴自知时:草鞋头上是什么?这里的草鞋头指的是禅师的草鞋头。自知时,是指禅师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到自己的时机。 4. 两堂不是无言对:两堂,这里可能是指两个和尚或两个禅师
注释: 1. 殃崛雄雄方勇锐,瞿昙住住息风波。 - 殃崛(Yāng Jué):古地名,位于现在中国的甘肃省一带。 - 瞿昙(Qún Shān):古印度语,意为“须弥”,意即天或世界。此处指佛祖释迦牟尼。 - 方勇锐:勇猛刚强,形容其气势如虹。 - 瞿昙住住息风波:佛祖的威力能平息所有的风波。 2. 杀人作佛当头扎,覆雨翻云在刹那。 - 杀人作佛:字面意思是用暴力手段来达到成佛的目的
这首诗是颂古三十一首中的第三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第一句:“一花拈起便承当” - 注释:“一花”指的是一朵花,比喻为一个独立的存在或实体。“拈起”意味着抓住或提起,这里比喻为对某物的专注或关注。“便承当”表示一旦被提起或关注到,就要承担或面对它。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坚定和自信的态度,表明诗人在面对问题时不回避、不推脱,而是要勇敢地承担责任。 第二句:“正眼传来不覆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