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常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他祖籍山西祁县,后迁至蒲州(今山西运城)。他是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释义: 1. 《溅玉亭》——这是我的名字,我名为“溅玉亭”,意味着我如同玉石一般清澈透明,能够映出周围的景物。 2. 五字仍一扫——我用五个字来概括我的意境和情感,就像扫帚一样,把杂乱的东西都扫除干净。 3.
【诗句释义】 1. 【女娲补天】:女娲,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创造人类的女神。相传在远古的一天,天空中发生了大地震,地裂山崩,天塌地陷,女娲炼五彩石以补苍天,斩断巨鳌四足,以收九子(神龙)镇住海眼,防止洪水泛滥成灾。 2. 【精卫填海】:精卫是炎帝的女儿,她死后化为鸟名精卫,常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 3. 【留馀乱石龙下蛰】:乱石指的是山间或河床堆积着的巨石,龙蛰指的是龙潜伏于地下。 4.
注释: 1. 偈答百丈僧:这是一首回答百丈禅师的诗。百丈禅师是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曹洞宗的创始人之一,以“不要三乘”为宗旨。这里的“三乘”指的是小乘、中乘和大乘,都是修行的不同阶段和路径。而“祖宗”则是指先贤和祖先。 2. 三乘:小乘、中乘和大乘,都是修行的不同阶段和路径。 3. 与君同:与你同行,与你共同探讨修行的道理。 4. 会通宗旨:领悟并理解禅宗的核心教义。 5. 后夜猿啼在乱峰
不要三乘要祖宗,三乘不要与君同。 君今欲会通宗旨,后夜猿啼在乱峰。
女娲补天天不疏,精卫填海海欲枯。 留馀乱石龙下蛰,结兹古洞神中刳。 三冬温温等毡帐,六月凛凛同冰壶。 致身岩壑真胜地,寓目尘寰皆畏途
释道常是宋朝的诗人,他住洪州(今江西南昌)百丈山大智院。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禅宗思想为主。 释道常作为北宋时期的一位高僧兼诗人,留下了多首描写山川、自然景观以及禅宗哲理的诗篇。他的诗作不仅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禅宗文化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