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天不疏,精卫填海海欲枯。
留馀乱石龙下蛰,结兹古洞神中刳。
三冬温温等毡帐,六月凛凛同冰壶。
致身岩壑真胜地,寓目尘寰皆畏途。

【诗句释义】

  1. 【女娲补天】:女娲,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创造人类的女神。相传在远古的一天,天空中发生了大地震,地裂山崩,天塌地陷,女娲炼五彩石以补苍天,斩断巨鳌四足,以收九子(神龙)镇住海眼,防止洪水泛滥成灾。
  2. 【精卫填海】:精卫是炎帝的女儿,她死后化为鸟名精卫,常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
  3. 【留馀乱石龙下蛰】:乱石指的是山间或河床堆积着的巨石,龙蛰指的是龙潜伏于地下。
  4. 【结兹古洞神中刳】:古洞指的是山洞,刳指的是挖空,神中刳指的可能是神雕。
  5. 【三冬温温等毡帐】:三冬指的是冬天,温温等毡帐是指冬天温暖如春。
  6. 【六月凛凛同冰壶】:六月凛凛同冰壶是指夏天炎热如寒冬。
  7. 【致身岩壑真胜地】:致身岩壑指的是隐居在山中,真胜地是指真正的好地方。
  8. 【寓目尘寰皆畏途】:寓目尘寰指的是放眼看世间,皆畏途则表示都是危险的路或地方。
    【译文】
    女娲补天的天不疏,精卫填海海欲枯。
    留下乱石龙下蛰,结起古洞神中刳。
    三冬暖暖如棉被,六月凉凉似冰壶。
    隐居岩壑真胜地,目光所及全是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诗中的“女娲补天”和“精卫填海”都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改造,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接下来的“乱石龙下蛰”、“古洞神中刳”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所居住的山水之间的环境。而“三冬暖暖如棉被,六月凉凉似冰壶”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对于季节变化的感受。最后两句“致身岩壑真胜地,目光所及皆是险”则表明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外界环境的警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