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谦孺
绝句三首 其二 汉口风光恼杀人,绿杨无数绕江津。 草堂日日来新燕,钓艇时时得锦鳞。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汉口风光恼杀人” - 注释:形容汉口(今武汉)的风光之美,足以令人感到愉悦。 - 赏析:诗人以“恼杀人”来形容汉口的自然风光,既表现了其对美景的喜爱,也反映出这种美景给他带来的极大震撼。 2. “绿杨无数绕江津” - 注释:无数的绿杨树环绕在江边。 - 赏析
【注释】 闻虏人败于柘皋:听到金朝军队在柘皋战败的消息。 作口号十首:创作了《十韵诗》一首来表达对金军战败的不满情绪。 其十:这是《十韵诗》中的第十篇。 今年太岁火逢辛:今年是辛未年,辛就是金木之岁,五行中属金。火逢辛指火德当权。 火德炎炎照紫宸:火德当权,象征着旺盛、光明和繁荣。紫宸指皇帝居住的地方。 眼看点虏遭天破:眼看着金朝被打败,就像天空破了一样,表示对金朝军队的失败感到震惊和愤怒。
绝句三首 其三 大别寺前春草深,凤栖山下汉江清。 空村野陇谁为主,赖有流移旅客耕。 注释:大别山的寺庙周围,春天的草地已经长得又深又密,凤栖山下的汉江水清澈透明。空荡的村庄田野里,是谁在这里主事管理?幸好还有从外地迁移来的旅客在辛勤耕作。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附近的景色。 译文:在大别山的寺庙周围,春天的草地已经长得又深又密,凤栖山下的汉江水清澈透明。空荡的村庄田野里
【解析】 本诗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楚天”指楚地的天空;“暮云浮”即落日余晖映照在天上,使云彩显得飘动不定;“痛饮狂歌”形容李白畅饮高歌,尽情享乐。“怎知身在汉江头”意谓诗人怎能知道自己此刻正站在长江边。全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富有哲理,表现了诗人豪放旷达、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答案】 译文:楚天辽阔,夕阳西下,白云浮动。痛饮高歌,不觉愁苦。醉眼朦胧,山色如故,怎知身在汉江头?
【注释】 黏罕:即粘罕。当时粘罕在金朝任尚书右丞相,领兵攻打南宋,失败于柘皋。 两京:指汴京(今河南开封)和燕京(今北京)。 兀术:即斡离不,粘罕的女婿。 太平:意谓天下大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金军被南宋打败后写的诗作。首联“黏罕中间陷两京,当时兀术尚无名”,写当时金军在粘罕率领下攻破了南宋的两大都市。“中间”二字表明粘罕是在这期间攻占了这两大都市的。颔联“如今索斗无时了,不使山川见太平
注释: 京口人:指在京口的人。胡骑:指胡人的骑兵。禁江:指长江,因地处江南为禁地而得名。跳梁:比喻猖獗的坏人或敌人活动。新报:新传来的消息。官军:指官军的军队。顺昌:地名,在今安徽阜阳市。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歌,诗中的主人公是京口人,他们听到胡人骑兵在柘皋失败的消息,于是连夜将这个消息传给了其他人,告诉他们官军正在顺昌进行激烈的战斗
闻说诸军遣背嵬,柘皋合战打头回。 不烦宣抚亲提剑,铁塔前锋一布摧。 注释:听说诸军已派遣背嵬军去柘皋参战,在柘皋与敌人交战并取得胜利。不需要宣抚亲自提剑上阵,只需派出铁塔先锋部队即可击败敌军,取得胜利
【注释】: 闻虏人败于柘皋作口号十首 其二: 听说敌兵在柘皋战败,我军乘胜转战海津。兜牟闪闪白如银,这是铁鹞子在战场上的闪光。 只今边郡羞投拜,淮北淮南正杀人。 现在那些被打败的军队,已经羞于向朝廷投降,江淮一带正在屠杀百姓。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南宋军队在柘皋大捷后的士气昂扬。开头两句写敌人在柘皋战败的消息传至朝廷,引起了朝廷上下一片震惊和恐慌,于是朝廷决定发动进攻,一举击败敌人
郊居九日 树夹门方正,溪侵岸欲隤。 水摇云影动,风抑鸟声回。 篱缺舟常过,庭空客不来。 故人经岁月,又见菊花开。 注释: 1. 树夹门方正:树丛环绕着的大门正对着中轴线。 2. 溪侵岸欲隤:溪流侵蚀岸边,仿佛要崩塌一般。 3. 水摇云影动:水面上的云影随着水流摇曳。 4. 风抑鸟声回:微风拂过使得鸟儿的鸣叫声回响。 5. 篱缺舟常过:因为篱笆破损,船只经常能够顺利通过。 6. 庭空客不来
【注释】吴兴:今浙江湖州市。清霜:秋霜。鸡鹅:指家禽,因惊起而叫声大如鹅鸣,故称。微长:幼小。花絮:指柳絮。未肯荒:不肯荒芜。青梅:指初夏成熟的梅子,古人常以青梅煮酒为饮料。 【赏析】诗是诗人晚年归隐后作。诗人自注“吴兴”。 首联写归隐后的闲适情景。“还至吴兴春事已过”,诗人回到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的时候,春天已经过去了。 颔联写园中景物。“绿阴森然小圃可爱”是说小园中的绿树阴浓密,小园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