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诸军遣背嵬,柘皋合战打头回。
不烦宣抚亲提剑,铁塔前锋一布摧。
闻说诸军遣背嵬,柘皋合战打头回。
不烦宣抚亲提剑,铁塔前锋一布摧。
注释:听说诸军已派遣背嵬军去柘皋参战,在柘皋与敌人交战并取得胜利。不需要宣抚亲自提剑上阵,只需派出铁塔先锋部队即可击败敌军,取得胜利。
闻道诸军遣背嵬,柘皋合战打头回。
不烦宣抚亲提剑,铁塔前锋一布摧。
闻说诸军遣背嵬,柘皋合战打头回。
不烦宣抚亲提剑,铁塔前锋一布摧。
注释:听说诸军已派遣背嵬军去柘皋参战,在柘皋与敌人交战并取得胜利。不需要宣抚亲自提剑上阵,只需派出铁塔先锋部队即可击败敌军,取得胜利。
【注释】 少年负豪气,乃心在有为。 ——豪气:指雄心壮志;乃:就;心:心里;在:存于;有为:有所作为。 天下非我能,胡为久栖栖。(《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载范雎说秦王之辞:“臣闻明主者,能内自揆度,而操其柄;能外事诸侯之交,而慎其守。天下不难矣!……”) ——非:非我所有(“吾非吾之所有”)。 胡:何、为什么。 为:做、行、从事。 久:时间长久。 栖栖:犹遑遑,形容忙忙碌碌的样子。 贤圣既在上
表侄赵文鼎监税,我监定九品官制,杜诗中说正宗,我作诗告诉他。 平生极力研究诗句,长期冥搜见机杼。 岂止蕴蓄彻遮栏,要使幽深尽呈露。 你今天学诗叩妙理,已经很具眼识精粗。 他年陶冶融心神,好与造化开门户。 读之便感谁使然,若见其事在其处。 会须体物夺天机,便可分庭抗李杜。 风骚乐府久寂寞,但见坡谷正驰骛。 君才妙龄中科选,第恐此道非先务。 诗分九品吾所创,妄与正宗辟行路。 君今持此欲谁论
【注释】圣主:指唐玄宗。戢(jí)戈息生灵:收起武器,让百姓休养生息。狂胡:指安禄山叛军。舍虏庭:放弃唐朝的都城长安。四海涨烽烟:指各地战火连绵不断。白昼亦晦冥:白天也像夜晚一样阴暗,形容战乱频繁,天昏地暗。师无名:军队没有取得胜利,无名之师。间可乘:有可乘之机。大将失经略:大将没有很好地指挥调度。淮壖(juān):江淮之间。气如蒸:形容战况激烈,气息如蒸气般直冲云霄。采石:地名。意气甚凭陵
注释: 人无百年期,乃为千岁根。 人的生命有限,就像树根一样长存。 蓄积为众雏,此意古所敦。 积蓄是为了养育众多后代,这是古人所重视的美德。 悯余贫贱士,窘束未易论。 我怜悯那些贫穷卑贱的人,他们的处境艰难难以言说。 今岁夏潦至,信宿水浸门。 今年夏天雨水过多,洪水淹没了家门。 旧粟已告竭,新稼无一存。 旧粮已经用尽,新的庄稼也没有留下。 朝分糠籺餐,暮掇藜藿吞。 早上吃着粗糠,晚上吃着野菜充饥
春风桃李,花容月貌。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天的风拂过,桃花、李花竞相开放,美丽得让人无法直视,仿佛是天上的嫦娥下凡一般。这里的“春风”指的是春风,是大自然的使者,它带来了温暖和生机,让万物复苏。而“桃李”则是指桃花和李花,它们代表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旺盛。诗人通过描绘桃花和李花的美丽,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的译文是:“昨夜星辰昨夜风
无题二首 其二 可惜花无主,分明枉过春。 谁怜桃李艳,却属路行人。 注释:这句诗的意思是,花儿本应有自己的主人,但它们却在春天里白白地盛开。这表达了诗人对花朵命运的惋惜和无奈。 译文:可惜这些花儿没有主人来照顾,它们在春天里白白地开放。 赏析:整首诗以“可惜花无主”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惋惜之情。接着,“分明枉过春”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花儿的美丽与哀愁
【注释】:胡马:指北方的游牧民族的战马。纵横:奔驰,往来冲撞。上流:指长江下游一带。防秋:《汉书·严安传》载:“淮阳、宛朐以东薄鲁为东海郡,以海子为北海郡,皆旁绝河济为塞。”颜师古注云:“此二郡皆在淮南之东,故谓淮阳、宛朐为上流耳。其地阻河济为边障,谓之为塞,言有贼兵则守御之,无则闭关而自守也。汉世于秋高马肥时,常遣万人戍淮阳,备盗贼,谓之‘防秋’者也。又《汉书·韩安国传》:武帝征和二年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时,注意仔细阅读全文,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此诗为诗人在游历名山胜水时有感而作的七言律诗。全诗写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游览山水时的愉悦之情和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高洁品格。 “初日照池底”,太阳刚刚升起,光芒四射,照射在碧绿的池塘上,映出一片金光粼粼。“游鱼戏涟漪”,水中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玩,溅起一圈又一圈的水波
人生寄寒暑,销铄如然薪。 但见烈火炎,倏忽糜灰尘。 不过数十改,即已无此身。 岂不甚哀哉,言之为酸辛。 达士易与足,一饱即自伸。 遇者运多途,贪婪丧其真。 如此不饮酒,徒为世上人。 注释: 1. 人生寄寒暑:人的生活寄托在春夏秋冬的更迭变化中。 2. 销铄:消磨、消耗。 3. 然薪:烧火所用的木柴。 4. 烈火炎:猛烈燃烧的火焰。 5. 糜灰尘:被火焰烧毁,化为灰烬。 6. 不过数十:指时间短暂
这是一首描绘罗汉画的诗句,通过对罗汉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的理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偏袒右肩赤一膊 - 解读:描述罗汉右肩袒露,赤裸上身。 - 赏析:通过描绘罗汉的形象,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清静自在的境界。 2. 开颜含笑不作恶 - 解读:罗汉面带微笑,显得和善。 - 赏析:强调了佛教中的宽容与慈悲,以及超越世俗纷争的态度。 3. 广深莫种金莲花 - 解读
注释: 京口人:指在京口的人。胡骑:指胡人的骑兵。禁江:指长江,因地处江南为禁地而得名。跳梁:比喻猖獗的坏人或敌人活动。新报:新传来的消息。官军:指官军的军队。顺昌:地名,在今安徽阜阳市。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歌,诗中的主人公是京口人,他们听到胡人骑兵在柘皋失败的消息,于是连夜将这个消息传给了其他人,告诉他们官军正在顺昌进行激烈的战斗
【注释】:胡马:指北方的游牧民族的战马。纵横:奔驰,往来冲撞。上流:指长江下游一带。防秋:《汉书·严安传》载:“淮阳、宛朐以东薄鲁为东海郡,以海子为北海郡,皆旁绝河济为塞。”颜师古注云:“此二郡皆在淮南之东,故谓淮阳、宛朐为上流耳。其地阻河济为边障,谓之为塞,言有贼兵则守御之,无则闭关而自守也。汉世于秋高马肥时,常遣万人戍淮阳,备盗贼,谓之‘防秋’者也。又《汉书·韩安国传》:武帝征和二年秋
【注释】 黏罕:即粘罕。当时粘罕在金朝任尚书右丞相,领兵攻打南宋,失败于柘皋。 两京:指汴京(今河南开封)和燕京(今北京)。 兀术:即斡离不,粘罕的女婿。 太平:意谓天下大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金军被南宋打败后写的诗作。首联“黏罕中间陷两京,当时兀术尚无名”,写当时金军在粘罕率领下攻破了南宋的两大都市。“中间”二字表明粘罕是在这期间攻占了这两大都市的。颔联“如今索斗无时了,不使山川见太平
【注释】 1、闻虏人:听到敌人。 2、柘皋:地名,在今安徽省寿县西南。 3、作:创作。口号:即诗题,“口号”就是民间流行的歌曲。 4、十首:指《闻虏人败于柘皋作口号》共十首。 5、强半:大半。签军:被征去当兵的人。 6、天兵:皇帝的军队。 7、但恐:恐怕。 【赏析】 这首诗是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春天,诗人闻报金朝大将完颜果下台不久,其手下的许多将领和军官纷纷投降了宋朝
【释义】:这首诗的大意是:自从官军传来捷报,蕃人无数都想归顺朝廷。他们虽然有头领,但未必能出奇制胜,所以依靠人多来力争胜算。 【注释】:闻虏人败于柘皋作口号十首 其九:闻:听说。虏人:吐蕃人。败于柘皋:柘皋,地名,在安徽寿春县南。唐时为军事要地,吐蕃曾在此战败。作口号十首:写诗歌颂胜利。 【赏析】:这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蕃人归顺朝廷,而番酋无方略,恃人多,故难取胜
【注释】 闻虏人败于柘皋:听到金朝军队在柘皋战败的消息。 作口号十首:创作了《十韵诗》一首来表达对金军战败的不满情绪。 其十:这是《十韵诗》中的第十篇。 今年太岁火逢辛:今年是辛未年,辛就是金木之岁,五行中属金。火逢辛指火德当权。 火德炎炎照紫宸:火德当权,象征着旺盛、光明和繁荣。紫宸指皇帝居住的地方。 眼看点虏遭天破:眼看着金朝被打败,就像天空破了一样,表示对金朝军队的失败感到震惊和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