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官军报捷频,番人无数愿归明。
渠魁未必能方略,所恃多多以力争。
【释义】:这首诗的大意是:自从官军传来捷报,蕃人无数都想归顺朝廷。他们虽然有头领,但未必能出奇制胜,所以依靠人多来力争胜算。
【注释】:闻虏人败于柘皋作口号十首 其九:闻:听说。虏人:吐蕃人。败于柘皋:柘皋,地名,在安徽寿春县南。唐时为军事要地,吐蕃曾在此战败。作口号十首:写诗歌颂胜利。
【赏析】:这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蕃人归顺朝廷,而番酋无方略,恃人多,故难取胜,抒发作者对唐蕃和好、边患消除的欣慰心情。
首句“一自官军报捷频”,点明蕃人的失败与官军的胜利有关。蕃人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官军的不断胜利。官军胜利了,蕃人就会感到恐惧,就会希望归顺,这就是蕃人失败的原因。“频”字写出了官军胜利的次数多,使蕃人害怕。
第二句“番人无数愿归明”。蕃人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官军的不断胜利。因此,蕃人就会盼望着归顺朝廷,盼望着恢复安宁的生活。“无数”二字写出了蕃人盼望归顺朝廷的心情之迫切。
第三句“渠魁未必能方略”。“渠魁”指吐蕃的首领,也就是蕃人中的领袖人物,是蕃人中最大的祸害者。“未必”二字写出了蕃酋没有方略的原因。蕃酋之所以没有方略,是因为他没有见识,不能正确认识形势。
第四句“所恃多多以力争”。蕃酋之所以没有方略,还因为恃人多。恃人多是蕃酋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恃人多,所以蕃酋就不怕官军,就敢与官军争战。这两句写出了蕃酋恃人多而不知方略的可笑之处。
全诗以蕃人归顺朝廷,而番酋无方略,恃人多,故难取胜,抒发作者对唐蕃和好、边患消除的欣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