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渐逵
诗句注释: - 环谷八咏:指唐代文人李涉在《全唐文》中所写的八组咏物诗。 - 榕阴夜月:形容榕树的树荫和月亮相互映衬,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 绿竹:指绿色的竹子。 - 高台:指高楼或者高处的平台。 - 青簟(diàn):竹席,一种凉爽的坐具。 - 云韶声:形容声音悠扬,如同天上飘来的仙乐。 - 潇湘韵:湖南湖南的韵调,常用来形容声音优美动听。 -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夜景图
注释: 松声入我调,调切声更古。援手传其音,按作山中谱。松树的声响进入了我的乐声,我的乐声与松声更加和谐;松树的声响被人们援手传来,人们用它谱写了一首山中的乐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山水时所作。“松声”即指松涛声,“我调”即指作者的歌声,“声更古”则是指两者的融合,使得声音更加悠扬动听。接着,诗人以“援手传其音”来表现松声的美妙,再以“按作山中谱”来形容自己对松声的感受和理解
“八景诗为潮阳萧同年题静观堂”是明代诗人王渐逵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相应的译文: - 诗句释义: 1. 绰约敝姑射:描述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的姿态优雅而脱俗,仿佛来自仙境。 2. 倏忽归鸿蒙:形容时间迅速流逝,如同回到了混沌初开的状态。 3. 谁云橘中乐:询问谁能说橘洲的快乐不如同商山四皓那样清雅? - 译文: 八景诗为潮阳萧同年题静观堂
环谷八咏榕阴夜月 出语好惊人,累日不成语。 呼童觅吴笺,忽得江头句。 注释: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出语好惊人”,指的是诗人的话语能够震撼人心,让人感到惊艳;“累日不成语”,则表示诗人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难题,经过反复思考才找到了合适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呼童觅吴笺”,描绘了诗人为了找到合适的纸笔而四处寻找的情景;“忽得江头句”,则意味着诗人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诗句
环谷八咏榕阴夜月 冬雪亦自佳,此意向谁论。 推窗试一观,天地正混沌。 注释:冬天的雪花也很不错,这景象究竟想跟谁说?推开窗户看一看,天地间浑然一片混沌。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冬日景色的独特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首句“冬雪亦自佳”表达了诗人对冬日雪景的独特看法,认为雪景虽美,但却不逊色于春天的景色。第二句“此意向谁论”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独特美感的独特见解
注释: 洞然:通达,明白。八荒:指八方极远之地。 茫茫:广大无边的样子。 真虚:真实而虚无,这里指宇宙的本原。 不是空:并非虚无空洞。 万物深以备:指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备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宇宙广博、深邃的诗。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形象语言,将浩渺无垠的宇宙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首句“洞然启八荒”,意为宇宙之门敞开,通向无尽的空间
八景诗为潮阳萧同年题静观堂 山居注玄穆,萝径寡轮驷。 时有蓑笠人,携壶问奇字。 注释 八景:指八种自然景观或事物,如山水花鸟鱼虫等。 潮阳:即现在的广东潮州市,在广东省东南部,韩江下游北岸。 萧同年:作者的同乡、同僚,名叫萧同。 注玄穆:指对《老子》《庄子》等道家经典进行研究注解。 萝径:指松萝覆盖的小径。 轮驷:四轮的车辆。 时:有时。 蓑笠人:打柴、编草帽的人。 携壶:拿着酒壶。 奇字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葵荒还自理,酒熟不用沽。 注释:葵荒:指农田被野草占领。理:整治。沽:买。 因窥瓮中牖,悟得先天图。 注释:因:因为。牖:窗户。悟:领悟、理解。先天图:古代的一种宇宙生成论,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先天”产生的。 赏析: 诗中通过描绘静观堂周围的景色和自己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望
【赏析】此诗是作者在环谷中游览时,对榕树阴下的月光景色的描绘。榕树荫下,层层绿荫铺地散开,碧波荡漾,月光如水洒在青翠的树叶上,显得格外清冷。孩子们高兴地相互呼叫着,去捡拾那些像瑶玉一样晶莹的翡翠一般的树叶。 首句“层荫散碧漪,月色信寒翠”写景。层叠的树木枝叶茂盛,投下一片片的阴影,仿佛碧绿的水波荡漾开来,而月光下那清冷的颜色更显得翡翠的珍贵。这里的“碧漪”,既形容了月光映照下的树林
环谷八咏榕阴夜月 道人性适真,茅斋卧空碧。 种桃岁月深,染遍青山色。 注释:性指本性,适真即适其本性。茅斋:茅草覆盖的房屋。卧空碧:躺在床上看天空。种桃:种植桃树。岁月深:年岁已久。染:沾染,这里指被桃叶染成绿色。青山色:绿色的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住在茅草屋中,躺在床上看天空,种了许多桃花树,桃花已经开得很茂盛了,把山都染成绿色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