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乔新
过故相第作其一 门掩西风昼不开,蛜蝛满壁粉墙颓。 庭前乳犬休惊吠,无复怀金暮夜来。 注释解释: - 门掩西风:门被西风吹着关闭,没有打开。 - 昼不开:白天也没有打开。 - 蛜蝛(wěi léi)满壁:墙上爬满了蛜蝛,即一种小虫。 - 粉墙颓:墙壁因为长满了虫子而变得破损不堪。 - 庭前乳犬:院子里的狗。 - 休惊吠:别叫唤了。 - 无复怀金:不再有金子了,这里指不再有人来访。 赏析:
注释: 双燕应怀旧主人,巡檐缉垒往来频。 却嗟老圃春光暮,黄蝶纷飞过别邻。 山居观物偶成作 其二:我独自在山上居住,观察自然万物的变化。这里指的是诗人在山间小屋中观察燕子的活动。 双燕应怀旧主人,巡檐缉垒往来频。 双燕子回来了,它们在屋檐下来回忙碌,像是在寻找旧时的主人。 却嗟老圃春光暮,黄蝶纷飞过别邻。 我却感叹年老的园丁已经无法欣赏春天的美好了,黄蝴蝶纷飞而过,好像在告诉邻居我已经离开很久了
注释:这首《题泥金画梅》诗,第一句“此花元是玉为容”,是说这朵梅花本就是玉般清丽的容颜;第二句“金粉何劳点染工”,则是说这花不需要涂脂抹粉来修饰打扮。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梅花不涂脂抹粉却自有风韵的特质,表达了作者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动人,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何乔新的《晋阳途次所见作·其一》是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述旅途中偶遇的槐树和其下妇人、姑妇共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贫穷生活的感慨。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 1. 采采槐牙不满筐:描述了路边槐树的果实饱满但不足以装满一个筐子,形象地描绘了槐树的丰收景象。 2. 妇姑踞地且同尝:描绘了一位妇人与她的母亲坐在树下,共享槐果的温馨场景。 3. 祗愁四月槐牙老: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四月
这首诗的原文是: 卖却娇儿换豆归,岂知种豆尽为萁。 空令骨肉东西散,不得杯羹疗母饥。 注释解释如下: 1. 卖却娇儿换豆归,岂知种豆尽为萁。 - “卖却娇儿”指的是卖掉自己心爱的孩子来换取粮食。 - “换豆归”意味着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了所需的粮食。 - “岂知种豆尽为萁”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牺牲孩子的行为的质疑和不解。认为种植豆子只是为了提供食物给家人(特别是母亲)
注释:命运如坠落异域的轻羽毛,更怜十口之家在都城的艰难生活。在播江的这个夜晚,我听到了杜鹃鸟的啼鸣,泪水湿透了寒冷的被褥,使我无法入睡,只能梦到故乡。 赏析:诗人因罪贬至贵州的荒僻之地,远离家乡、亲人,心情悲苦。此诗即作于贬所,以抒写谪居播州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句用“一羽轻”比喻自己遭贬谪的处境,既轻又小,暗示诗人自感身世飘零,无依无靠。次句写家人在京城的生活艰辛,突出诗人对家人的关切和同情
这首诗是樊宗师为松树所写,通过描绘松树的坚韧不屈,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下面是逐句释义: 注释: 1. 虬枝 - 指扭曲而长的树木的枝干,这里特指高大的松树。 2. 夭矫 - 形容树枝弯曲有力,向上伸展的样子。 3. 翠参天 - 形容松树上的绿叶繁茂,与天空相接。 4. 雨干霜皮 - 描述松树经过雨水和霜冻的洗礼后,树皮变得光滑坚硬。 5. 老更坚 - 表明松树随着岁月的增长
【注释】过故相第作:经过已故宰相府第。故相,指前宰相。第,旧时高级官僚的住宅。 空:荒废。复道:多层建筑中上下相通的走廊。蔷薇:一种香草,多植于院落。零落:凋残。棘:酸枣树。槎槎喜鹊:即“喜鹊”,喜事临门的意思。 赏析:此诗是诗人路过故宰相邸宅,有感而作。首句写故相府第的荒凉破败。次句写昔日的繁花似锦,如今却荒芜凋零。第三、四句写喜鹊在天空中盘旋飞翔,为人们带来喜讯,可是来到这已无人烟的地方
注释:洁白的石头,形状像一只羊;在沙场上崭露头角。我自惭不如赵云,只能悠闲地躺着看夕阳西下。 赏析:诗人以赵云为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诗中用“白羊石”象征诗人的抱负,表现了他对时局的失望和对前途的担忧,也表现了他那种壮志未酬、欲求报国而不得的情绪
注释:县令传言禁止吃人肉,百姓们只能眼睁睁看着食物生尘。我虽然明知醉客不是用来糟蹋的猪,但还是饱着肚子度过这春天。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揭示了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诗的开头就点明了主题,即县令的禁令。接着,诗人用“谁怜”一词,表达了自己对于百姓生活的同情和担忧。然后,他进一步描绘了百姓们的困境。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食物生尘,这是多么悲惨的景象啊!而诗人却无法为他们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