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朴
【赏析】 《再宿石门志感》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首七言绝句。 首联“清尊见月焚香待,拄杖敲门踏雪过。”诗的前两句写夜宿时的情景。诗人在寒冷的夜晚,点燃了清香的蜡烛,等待着月亮的出现;他拄着拐杖,敲响门扉,冒着大雪走过石门山。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深夜中等待月色出现,并准备迎接黎明的紧张心情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颔联“孤馆夜寒春梦短,落花风急雨声多。”诗的后两句写夜宿后的心境
【注释】 春夜:即暮春之夜。石门旧馆:指作者当年在石门山的读书处。志感二首: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共两首,这里只选其一。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暮春之夜怀念旧游之作。诗人由石门旧馆之景,引出了对往事和人事的无限感慨。 前两句“诗社于今已寂寥,旧游山水益萧条”,是说自从诗社散亡之后,那片风景就更加冷落荒凉了。这两句既是写眼前的景色,也是抒发诗人自己对世事沧桑、人事变迁的感受;既点出了时间、地点
《朱可延往池州省少泉叔为赠二绝》 朱朴的《朱可延往池州省少泉叔为赠二绝》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古诗。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远赴池州看望叔叔的场景,表达了对亲情和友情的深刻感慨。 第一句“去时稚柳未萌芽,归路江梅已落花”描绘了诗人离开和归来的时间点。在诗人离开之时,稚嫩的柳树还未发芽,而归来的路上,江边的梅花已经凋落。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第二句“想得一尊除夜酒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勾溪村的渔翁的。诗人许云在舟中经过勾溪,想要拜访渔翁,但被渔翁催促着急忙离去,没有来得及见面。于是写下诗篇寄情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渔翁也作了答答。 首先看第一句“结交头白总忘年”,这是说,虽然两人已经头发都白了,但是彼此之间并没有因为年龄而疏远,反而因为忘记年纪而更加亲密无间。这里的“忘年”是指忘记彼此的年龄差距和身份差异,而是以平等、友好的态度来交往。
【注释】 1.刘木溪:指刘克庄。 2.故人:老朋友,指作者的友人刘克庄。 3.乔木冷凄凄:乔木高大挺拔,但因环境寒冷,显得凄凉。 4.一间不废藏书屋:尽管屋子简陋,但仍有书室。 5.三亩全荒种药畦:三亩地里全都荒芜了,用来种植草药。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在怀念故人刘克庄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热爱。 首句“不见故人刘木溪”,直接点明主题,表明作者没有见到他的老朋友
诗句原文: 去时稚柳未萌芽,归路江梅已落花。 译文: 离开家乡时,幼小的柳树还未发芽生长,而归来的路上,路上的江梅已经凋零了。 注释: - 稚柳:指幼小的柳树,嫩芽尚未长出。 - 萌芽:植物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此处特指幼小的柳树。 - 除夜酒:除夕之夜所饮的美酒。 - 阿戎:古代对年幼男子的称呼,此处指作者的朋友或同辈。 赏析: 朱朴此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象
【注释】 寄赠沈龙山鄞江令尹:即《寄赠沈龙山》一诗。沈龙山,字云卿,唐宪宗时宰相,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燕国公。鄞江,今浙江宁波东。范史云,范蠡(lí)是春秋末年越国大夫、政治家。他曾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后以“范史云”指代权臣。《史记·越世家》载: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助其灭吴后,功成身退,改名姓而经商。范蠡与西施泛舟湖上时,曾叹道:“吾闻楚有神巫能为奏乐,吾一闻之
【注释】 君,指诗人的好友。平野游吴门,指去苏州城游玩。石湖,即太湖。棹(zhào),船桨。金鳌左股,比喻太湖中著名的洞庭西山。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秋,时作者与友人在太湖之畔相送。诗前两句为第一层。“君去欲寻何处山”,言友人即将离去,他要去寻觅什么名胜呢?这一句设问句显得十分委婉、深沉。接着以“石湖千顷水云间”来回答,说太湖水面宽广,千顷波光,云海茫茫
紫云山下分别三年,两地音书杳无音信。 为报澉湖春水温暖,放歌相约上渔船。 注释:紫云山,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境内。澉(jiǎn)湖,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境内。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和怀人的诗,首句写诗人离开故乡已经三年了。这两句表达了作者离别故乡的思念之情。接下来,诗人用“为报”二字,表明自己要寄予春天的信息,以表达对友人的牵挂之情。最后两句,诗人以船夫的口吻,写出了自己的心情
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吴王国已亡,姑苏麋鹿草茫茫。 春天深废苑无人锁,衔取宫花出禁墙。 注释: 吴王,是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史料记载始祖为周文王的伯父太伯。 废苑无人锁,指废弃的宫殿庭院里无人把守,空无一人,没有人看守。 衔取宫花出禁墙,意为梅花被衔在嘴里走出皇宫的围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荒凉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首句“吴王国已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