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本立
江头绝句 文锦腰间带,黄金顶上丝。浣纱如越女,解水似吴儿。 注释: - 文锦:华丽的纹饰,形容衣服华丽。 - 腰间带:指腰带上挂着的装饰品或武器等。 - 黄金:此处比喻贵重之物,可能是金饰。 - 顶上丝:头顶上的装饰,可能是珠宝。 - 浣纱:洗涤布帛,这里用来形容女子的勤劳和美丽。 - 越女:古代美女的代名词,这里指美丽的女子。 - 解水:像解牛一样熟练地操作水流。 赏析:
秋思 乌蛮天万里,客鬓不禁秋。 自在高枝鸟,胡为也白头。 注释: 乌撒地区的天空辽阔无垠,而我却不得不面对这无尽的萧瑟和秋天的到来。我在高高的树枝上自由地飞翔,享受着无忧无虑的乐趣,但为何我也要在这秋天迎来我的白头发?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在孤独中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岁月无情、生命脆弱的无奈情绪。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相结合
【注释】 ①乌撒:今贵州毕节县一带。 ②鹡鸰:即鵾,一种鸟。 ③啼血口流丹:形容鸟的叫声凄厉动人。 ④月明花影寒:明月当空,花影摇曳,一片凄清。 ⑤不堪愁里听,只好画中看:因为愁绪难忍,故不忍聆听其声,只能从画中寻找寄托。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是作者在乌撒(贵州毕节)题咏《鹡鸰图》之作。前两句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景色:鸟儿悲啼,血口吐红;月光如水,花影斑驳
让我们分析题目要求。 题目给出了一首古诗:“江头绝句”,并注明了“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 我们将逐句解读古诗: 1. 谁似夷民乐,欢呼醉即狂。 2. 妇人无妒忌,儿女各成行。 注释: 1. “谁似夷民乐”中的“夷民”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称呼方式,通常指代边疆的平民或少数民族。这里的“乐”可以理解为快乐或满足。 2.
释义:瀑布如雪从青天直泻,松涛如同白日飞翔。我罢琴成独赏美景,得到乐趣在于心无杂念。 译文:瀑布像雪花一样从青天中飞落,松林的涛声如同白日飞翔。我放下琴弦独自欣赏美景,得到的是内心的愉悦和宁静。 注释:瀑雪:瀑布像雪花一样坠落。青天:天空呈现青色,比喻瀑布落下的地方。松涛:指松树林中传来的声响。得趣在忘机:得到的乐趣在于心中没有杂念,即心无杂念。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
【注释】鹡鸰:即伯劳。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流落蜀地时所作,反映了他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急难思我弟 —— 在危难之际想到了你的弟弟,他一定也在为我操心吧。 万里各漂零 —— 兄弟俩分别在千里之外,各自飘荡不定,生活十分艰难。 原上西风急 —— 秋天的风吹得正猛烈,原野上的草木被吹得东倒西歪。 伤心见鹡鸰 —— 看到伯劳鸟,更感到自己身世漂泊,无所归宿。 赏析
【注释】 小树:指柑橘树。香橼子:即柑橘。疏篱匾豆花:匾豆是一种植物,其花朵像扁豆荚一样,开在枝头,花色淡黄。 【赏析】 此诗为作者初抵他乡时所写。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点题;尾联作结。 江边小树,是柑橘树,果实可食,清香宜人。这两句是写实。“疏篱”句中“疏篱”指篱笆,也指篱笆旁的矮墙。“匾豆花”句中“匾豆”指扁豆荚,一种植物,其花朵像扁豆荚一样,开在枝头,花色淡黄。“似吾家”,即像我家一般。
【注释】卉裳:用草做成的衣裳。缠胫:缠绕着小腿。藤笠(lì):用藤条编成的帽子。盖头圆:指帽沿很圆,遮住了头和脸。清江:清澈的江水。生儿不记年:生儿子不记得自己的年龄了。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农村妇女的日常生活。她穿着用草做成的衣服,围着腿缠布,头戴藤帽,在清澈的江边洗衣服、洗衣物。她天天都在江里洗,却从没记住自己生了多少孩子,也不知道自己多大岁数,只知道一天天过去,好像永远年轻
【注释】江头:指江南的长江边。绝句:古代的一种诗体,每首四句,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押韵一致。 银盘烂蕉黄:用银制的盘子来盛放烂熟的香蕉,形容香蕉烂熟的颜色。 赏析: 诗人在异乡漂泊多年,如今已是白发苍苍,面对故乡,不禁想起过去的美好时光。然而,现在身处异国他乡,无法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只能望着江水发呆。这首诗以“江头”为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金碗冰蔗浆”
注释:辛苦的夷人妇女们,每人手里提着一个装满鱼的篮子。她们每天不停地纺丝,还要舂米,生活很辛苦。 赏析:诗人通过观察和体验,发现在江头劳作的夷人妇人们,虽然辛苦,却依然保持着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她们辛勤劳作的情景,让诗人感受到了他们的坚韧和毅力,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夷人妇人们的辛勤劳作,展现了她们勤劳朴实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