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仲昭
东黄四景为族叔祖方轩先生赋文 石幢亭亭苍玉立,数寻遥倚西山碧。 宛如大笔架山曲,壮观莆城闻自昔。 吾家聚族幢之东,人豪迭出称儒宗。 咸谓斯幢作文笔,千年秀气兹焉钟。 风景依然尚如此,孕秀钟灵殊未已。 云仍努力绍书香,罔俾前修得专美。 注释:东黄四景是莆田东厢村的四大景点,这里指方轩先生所题写的“石幢”。 石幢亭亭苍玉立,数寻遥倚西山碧。意思是石幢亭亭矗立如同苍翠的玉石,高耸入云,遥望西山
东黄四景为族叔祖方轩先生赋文笔钟灵。 乌山一脉纡且长,吾宗奕叶居其阳。 乌山:即乌石山,在今浙江绍兴市北郊。 纡且长:曲折绵延。 吾宗:指我的家族。 奕叶:形容子孙众多。 居其阳:居住在这里。 流回自山下,到门汇入三池塘。 流回:水流环绕、回旋。 自山下:从山下流来。 三池塘:三个池塘。 一方而小:一面小。 昔有神僧呼印斗。 神僧:神秘的僧人。 呼印斗:传说他被称为“印斗”,即印斗禅师。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语言,将春日的景致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顽云亘野同一色”,诗人形容云朵厚重且颜色相同,给人一种混沌的感觉。“朔风驱霰声瑟瑟”则描绘了寒风吹动雪花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紧张的氛围。 第二句“须臾散作六花飞”,诗人描绘了雪花在一瞬间变成了六片美丽的雪花飞舞在空中的景象。“天外群峰头尽白”进一步描绘了雪花覆盖山峰的情景
【译文】 我家迁到莆田已经很长时间,旧时的树木依然参天青翠。更何况先人们有很多好品德,它们直接与这棵树一同茂盛成长。 子孙昌盛而旺盛,正当树木成荫的时候。因此知道树就是德的象征,神明的僧人才识破苍天的用意。 世事变化,树木已由薪火变为灰烬,祖宗的德泽应该长久地传承。 一种德行相承永远不会消失,等到孙子们重新振兴起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东黄四景族叔祖方轩先生所作。诗中以“吾家”开头
诗句与译文对照: 1. 翠壶之山凌碧穹,一脉东去如游龙。(“翠壶”指的是地名,这里借指山的青翠和美丽,如同珍贵的酒壶一般珍贵。"凌碧穹"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直插蓝天。“一脉东去如游龙”,则是指山脉像游动的龙一样蜿蜒向东延伸) - 译文:翠绿的壶形山峰耸立在天空之上,一条山脉自东向西延伸如同一条巨龙。 2. 蝘蜒数里联鳌峰,峰前佳气长郁葱。(“蝘蜒”是古代对一种蛇的称呼,这里用来象征山中的小路
壶山积雨朝来歇,商飙吹红入枫叶。 壶山:指福州的鼓岭,因形似酒壶而得名。 感时对景足惊心,况复行人话离别。 感伤时世,景色也使人心惊,何况是送别之人呢。 去年君向壶山阴,六经义理钩其深。 去年:即前一年,指郑惟廉去年在壶山。 钧:通“均”,平等、相等的意思。 骇浪奔腾翻学海,鲜葩绚烂翘词林。 骇浪:波涛汹涌。 龙泉如虹射牛斗。 龙泉:传说中的水神宝剑名,传说有龙居住。 闽南:指南方泉州一带地区。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时期的文人。诗中描绘了潘提学应昌寿的场景,充满了对这位文人的赞美和敬意。 以下是各句诗句及其翻译和注释: - 留鹤先生百夫特,未老悬车归故国。 “留鹤先生”指的是一位年迈却仍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百夫特”则意味着其地位尊贵如百夫长。他虽年纪尚轻,但已选择辞官归隐,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 兴来草圣追钟王,醉后新诗迈元白。 “草圣”是书法的一种极高境界
诗句释义 1 “乌石山前旧名阀”:乌石山是南都的重要地标,其山前曾有显赫的家族。 2. “宪府难兄偶过家”:提到“宪府”,即司法部门,难兄可能是指历史上有名的法律专家或政治家,此处指他偶尔回家乡。 3. “仪曹弟亦迂星槎”:仪曹,古代官职之一,这里指的是另一位有才华的弟弟,使用星槎比喻其非凡的才能和远大的理想。 4. “双亲鬓毛犹未雪,二子银带俱生花”:表达了对父母年华老去的感慨
这是一组描绘魏宪长山水风光的诗歌,每首诗都有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下面是对每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首: 乾坤昨夜东风起,春入林峦绚青紫。 眼前风物有如此,世间何处差可拟。 初疑皇都二月时,花衢柳陌相蔽亏。 使君退直金銮殿,独骑骢马行春熙。 又疑五羊城下路,海色山光杂烟树。 使君按节观民风,星轺时向棠阴驻。 又疑山水如钱塘,雨余处处民耕桑。 使君分宪恤民隐,阴崖寒谷回春阳。 又疑风光似南浦
这首诗是赞美寿林君叔孟的。首先,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君不见束广微岁旱: "君"指的是读者或听众,"不见"意味着诗人想要传达的信息。"束广"和"微岁旱"分别指代一个地方(可能是某个地方的地名),而"祷雨苏民饥,民祝寿考无穷期"则描述了当地人民对祈祷降雨以解决旱灾的感激之情,以及对长寿和健康生活的祈愿。 2. 又不见窦禹钧平生: "窦禹钧"是指一位历史人物,他在生前享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