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直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流、飘逸为特点,被后人誉为“诗仙”。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他在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中举后,曾漫游天下,与名士结交,饮酒作诗,生活非常潇洒。后来因得罪权贵而被迫离开长安,在东游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 下第登太白楼:落榜后登上太白楼。下第,指科举考试失败。太白楼,是李白的别号“太白”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从题材内容、情感格调、意境风格、手法技巧等方面分析诗歌的意象特点,然后结合注释内容对诗句进行赏析。本题中,“冠裳”意为“衣帽”,这里指“我”穿着朝服;“螺溪”是地名,在今湖南湘阴一带;“竹箭”即竹箭手。 【答案】 (1)首联写我辞官归乡,回到故乡,看到家乡的景色。 (2)颔联回忆年轻时
赠杨宪长二首 其一 关西家世更谁过,江左风流近若何。 豸绣行经天下半,霜旌晚在蜀中多。 此诗以豪迈之笔触,描绘了一位文士的壮志与才华。首句“关西家世更谁过”展现了诗人对杨宪长家族深厚背景的尊敬及对其才华的高度肯定。后两句“豸绣行经天下半,霜旌晚在蜀中多”则通过生动的意象,赞颂其学识广博且影响深远。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自信以及对前辈文人的敬仰之情。 注释
金门仙客归天上,却度华阳访紫清。 一望车箱连太乙,回看洞壑接沧瀛。 题诗丹壁云为墨,把酒琳宫鸟献笙。 此去台垣陪紫极,空馀吟眺独含情。 注释: 1. 金门仙客归天上,却度华阳访紫清。 - "金门仙客":指仙人,这里指作者自喻。 - "却度": 又经过、返回。 - "华阳":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在今四川省),传说中神仙居住之地。 - "紫清":紫色的天界,常用来比喻仙境。 2. 一望车箱连太乙
注释: 久客昭阳怀寄李石麓殿撰二首 其二 天上逍遥紫禁庐,海边吟望去鸿疏。 曾闻三殿开红仗,剧想千门迓彩舆。 起草应同东观侣,斋心好似曲山居。 明时次第为霖雨,不羡周南太史书。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对朝廷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诗。 “天上逍遥紫禁庐,海边吟望去鸿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皇宫生活的向往和对远方的思念。紫禁庐是皇帝居住的地方,象征着权力和地位;海上的雁群飞翔而去
西苑恭睹三杨学士锡游之处拟作二首 其一 天游秘苑胜蓬瀛,休气荣光接禁庭。 绮树千行承黼幄,琼峰四绕叠金城。 攀龙自驯双头鹿,杂凤遥闻百啭莺。 传道赓歌三相国,锡游那数汉昆明。 注释:在西苑恭睹三杨学士锡游之处所作的两首诗的第一首。这里描写了西苑的景色,以及三杨学士在西苑游览时的盛况。其中,“绮树千行承黼幄”形容树木繁茂如织;"琼峰四绕叠金城"则描绘出一座座山峰围绕着整个西苑,宛如一座座金色的城堡
久客昭阳怀寄李石麓殿撰二首 其一海上羁栖归未曾,严冬冰雪剧崚嶒。三江去楫谁相禁,五老仙人祇见憎。 注释:在海上漂泊,我还没有回到家乡,严冬到来,雪白如冰,景色显得十分严酷。三江是指长江、淮河、济水,是古人认为的天下四大水系之一,而我的船却不能通过。五老山位于安徽省黟县境内,传说为黄帝炼丹于此,因山上有五座山峰而得名。仙人指隐士,这里借指隐居不仕之人。净土指的是和尚修行的地方
湖上幽居为淮海沈山人赋 德胜湖畔静者居,几年高卧著玄书。 花间放艇通溟海,竹里开畦引碧渠。 已识乾坤为泛梗,细看鹏鴳总拘虚。 非熊定作磻溪老,皓首那能只为鱼。 诗意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胡直的作品,描述了诗人在德胜湖边居住的情景和心境。诗中通过描绘湖泊、花鸟、竹林等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同时,诗人也通过自我反思,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逐句释义: 1.
昭阳殿前,雪下着的口号送给李生 横卧在海峤之上,天边连着黄色的云彩,坐着观看飞花积满了素净的光华。 大地变作了方壶中的珍珠树,身如玄圃中的玉堂。 那夸示绝调之声,惊动了三湘之地;为祈求丰收,进入万箱之中。 绮阁郎君不要惊讶于寒冷,铁衣都护正在沙场上
《赴南都登太岳》全文如下:驻马登东岳,凭高辨四溟。 始知人世小,不断此山青。 楼阁秋孤出,川原昼杳冥。 将寻孙复隐,忽忘有严程。 《赴南都登太岳二首 其一》:驻马登东岳,凭高辨四溟。 始知人世小,不断此山青。 楼阁秋孤出,川原昼杳冥。 欲寻孙复隐,忽忘有严程。 赏析:这首诗通过诗人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追求真理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