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廷用
注释: 云本无心翻妒月,晚来疏雨黯江城,云本来没有心思去干扰月亮,但傍晚的雨却让江城昏暗。 广寒忽放嫦娥影,依旧关山万里明,突然之间,月亮中出现了嫦娥的身影,虽然隔着千里之遥,但月光依然明亮如故。 赏析: 此诗以月亮为引子,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首句“云本无心翻妒月”,用“无心”二字,巧妙地揭示了云的本质特性,即飘渺、虚无
秋日偶作 谁言秋入诗人兴,我每逢秋动客愁。 带甲貔貅今满地,庾公何意独登楼。 注释: 谁言秋入诗人兴? 谁又说秋天一到就能激发出诗人们的灵感呢? 我每逢秋动客愁。 而每当秋天到来我总是感伤,因为这是离乡背井的游子的季节。 带甲貔貅今满地, 如今战场上铠甲和兵器都散落在了大地之上, 庾公何意独登楼。 可是庾亮又为什么偏偏在这兵荒马乱之际登上高楼眺望呢?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秋季时所作
【注释】 回雁峰:在湖南衡阳市西。竹院口:在回雁峰下。僧怀素(725-785):唐代僧人,号墨颠子,长沙人。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进士,任左拾遗。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而流放黔中。《全唐诗》存其诗一卷。这首诗是他谪居湘江时所写。 梵乐:指佛寺中的钟鼓声。乍惊:突然使鸟儿受惊。宿鸟,即夜鸟。《太平御览》卷七百三十七引《荆州记》:南郡有回雁峰,相传有回雁塔。 片云江上月华微:一片云彩浮在江面上
这首诗描绘了花药寺在秋日和春夜的不同风貌。 秋入岳亭(秋天的景色):这里的“岳亭”可能指的是山中的亭子,秋季来临,天气渐凉,树叶开始变黄,整个景象宁静而美丽。 清磬远:磬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清脆悠扬的声音能够传得很远。这里用来形容秋日的寂静和深远。 春来湘水落花多:春天到来时,湘江边的花已经开始凋谢,花瓣纷纷飘落,显得更加美丽而凄凉。 吏情似与禅心共:这里的“吏情”指的是官场中的情感
注释: 寄适 :寄情于山水之中。 上林松竹映空明,漫兴相看晚翠荣。 即与名园春色似,乾坤何处不怡情。 赏析: 首联“上林松竹映空明,漫兴相看晚翠荣”,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景色图。上林松竹映入明亮的天空中,漫不经心地欣赏着傍晚时分那茂盛的绿色。这里的“松竹”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而“映空明”则暗示了这些自然元素在广阔的天空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同时,“漫兴相看”表达了诗人随意观察、欣赏自然美景的态度。
【注释】 竹院:竹林中的庭院。 回雁峰:山名,在江西吉安市。 蓝田: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诗,诗人借咏竹来抒发其对人生短暂、世事沧桑的感慨。 首句写诗人想从一株竹子上折下一节做成笛子,吹奏出那“鸣凤”之声,以寄其幽思。这当然只是诗人的一厢情愿,而现实却并非如此,因为“无端风雨忽萧萧”,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使诗人的愿望落空了。次句承上启下
【注释】 寺中见桂 —— 寺庙里见到桂花。 可堪 —— 怎能忍受? 南 —— 指南方,这里借指南方。 盻 —— 望。 欲寄愁心明月里 —— 我要把忧愁寄托给在明月照耀下的南天门。 春兰秋桂 —— 春天的兰花和秋天的桂花,这里代指四季。 —— 这里用典:南朝梁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兰香。” 为谁香 —— 是为我而芬芳吗?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岭南期间。诗人以“寺中见桂”起兴
注释:相传花药寺的仙子在丹成之日,曾在花下栖息,与五色鸟儿为伴。药鼎已经沾染了芳草地的芬芳,松阴空锁着白云山峰。 赏析:此诗描写了花药寺的景色和仙子的生活。首句“旧传仙子丹成日”,以传说引入,引出下文。颔联“药鼎已侵芳草地,松阴空锁白云岑”,描绘了药鼎、芳草、松阴等景物,以及仙子与五色鸟儿的和谐生活。颈联“花下尝栖五色禽”,进一步描绘了仙子与五色鸟的生活。尾联“云岑”一词,以景结情
【注释】 1. 结发:古代汉族人指成婚时。 2. 绮(qǐ)园:汉代宫苑名,位于长安城西,汉成帝曾在此建章宫居住。 3. 论心:指以忠诚之心相待。 4. 建章:即未央宫,汉武帝所建,位于长安城内。 5. 忽忆:突然想起。 6. 赏心:令人愉快、高兴的事物或心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长安为官时所作。诗中通过回忆与友人的交往和往事,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之情。首句“自从结发侍君王”
注释: 秋意已经渗入小亭的楚水边,万竿翠色依然。 分明可以与尘世隔绝,风吹过竹叶,却无法记起年岁。 赏析: 此诗描写了作者在秋天游览回雁峰时,看到竹林景色的美丽和清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首句"秋入小亭楚水边,万竿翠色尚依然",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小亭子位于楚水的边陲,万竿翠竹依旧郁郁葱葱。这里的"秋入"、"楚水"、"万竿"、"翠色"都是关键词,它们都描绘出了秋天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