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仲
``` 一钓连六鳌,千秋无一遇。 何如溪上游,钓取天边趣。 【注释】 - 一钓:形容钓鱼技艺高超。 - 连六鳌:指能钓得六只巨大的鳌鱼。 - 千秋无一遇:形容极为难得。 - 何如:如何,比较的意思。 - 钓取:用钓鱼的方式获取。 - 天边趣:从高处观赏的乐趣。 【赏析】 本诗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位渔夫在渭水中钓鱼的情景。诗中“一钓连六鳌”展现了渔夫高超的钓鱼技巧
杂咏五首 古人重懿行,今人重词说。 词说会媚人,不如甘老拙。 注释:古人重视的是德行高尚的人,而现代人重视的是华丽动听的词藻。华丽的言辞可以讨好他人,但不如品德高尚的老成持重。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对古代和现代价值观差异的思考。在古代,人们更注重道德品质和行为举止,而不是华而不实的言语。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开始更多地关注言辞的华丽和动听。这种变化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钓月为梁秀夫题十首 从古蓑笠翁,云水自怡悦。 不是先生来,江皋虚夜月。 ``` 诗句释义与译文: - 从古蓑笠翁:自古以来,那些以渔翁或渔妇身份生活的人。 - 云水自怡悦:云和水各自带来宁静和愉悦。 - 不是先生来:这里指诗人自己并非是来此做学问或教化他人的人。 - 江皋虚夜月:江边空旷的地方,夜幕中明亮的月亮。 注释解释: - 蓑笠
诗句:泮浦月色高,渔船相趁发。 译文:泮浦的月光如此明亮,渔船们竞相出发去捕鱼。 关键词注释:泮浦,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无锡市境内。钓月,即以月亮为钓饵进行垂钓的活动。梁秀夫,明代人,字亚夫,顺德人。渭水流风远,严滩志节高。沧洲明月底,老兴弄渔舠。坐石非因钓,披裘各自心。清秋乘皓魄,得意在高深。一钓连六鳌,千秋无一遇。何如溪上游,钓取天边趣。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上渔火图景
【注释】 钓月:在湖上、江上或河里,用鱼竿钓鱼。梁秀夫:人名。 借问取鱼人:向钓鱼的人借问。取鱼人:打渔人。 巧如用拙:像笨拙的打渔人一样,巧妙地使用渔具。 岂识个中心:哪里知道鱼钩的中心部位? 一竿蟾光活:鱼竿上挂着的月亮,好像活了一样。 【赏析】 《钓月》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一位渔翁在夜晚捕鱼,他巧妙地利用月亮来引鱼上钩,并把月亮挂在鱼竿上,让月亮在水中晃动
【注释】: 1. 杂咏:即五言杂咏,五言诗。 2. 大佛:指佛像。 3. 诵经:诵读经典。 4. 过千日:经过一千天的修炼或修行。 5. 我心:我的内心。 6. 传与习:传授和学习。 【赏析】: 此诗为五律体,是作者以佛家思想为背景,通过对比来抒发自己对佛家的理解和感受。 首句“僧徒慕大佛”,表达了佛教徒们对于大佛的崇拜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佛法的敬仰。第二句“诵经过千日”,描述了僧人为了修习佛法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答题时既要指出诗句的内容,又要结合内容进行赏析。 本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前两句写主人对客人的招待和款待;第三四句写客人的感谢和主人的自谦;末两句写诗人与朋友的欢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以酒助兴
诗句原文: 渭水流风远,严滩志节高。 沧洲明月底,老兴弄渔舠。 注释解释: - 渭水流风远:渭河的流水带着风声显得非常遥远。 - 严滩志节高:严滩象征着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节操。 - 沧洲明月底:沧洲在明亮的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美丽。 - 老兴弄渔舠:表达了年岁已高的作者依旧有着弄潮儿的心。 译文: 在渭河的流水中,我感受到了远方的风,那是大自然的声音,仿佛在告诉我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节操
诗句: 一水横江练,千山彻夜辉。 垂纶时自遣,应是旧鸱夷。 注释: - “一水横江练”:形容江水清澈如同白色绸带一样横跨于江面。 - “千山彻夜辉”:形容夜晚的山峦在月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 “垂纶时自遣”:表示垂钓成为了一种自我消遣的方式。 - “应是旧鸱夷”:推测可能是梁秀夫过去的某个时期。 译文: 清澈的江水如同白色的绸带横跨在两岸,而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
【注释】 梁秀夫:即梁鸿,东汉时著名文学家。 万峰环一岛:四周群山环绕的岛屿。 孤月照芳洲:月亮照耀着美丽的湖洲。 兴为江湖远:兴致因江湖辽阔而远离尘世。 珊瑚拂钓钩:珊瑚树枝轻轻摇曳,好像在抚摸钓鱼的鱼竿一样。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幽雅的夜景图,诗人以万峰环一岛,孤月照芳洲,兴为江湖远,珊瑚拂钓钩等诗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万峰环一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