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仲
注释: 京师元夕:京城农历正月十五的夜晚。京师,指北京城;元夕,是农历正月十五日,也称元宵节。 市肆毬灯夜:夜市上挂满了灯笼。毬,即球,这里指灯。市肆,指集市上的店铺。 楼台锦绣春:楼台装饰着绚丽多彩的春景。楼台,指高楼大厦;锦绣,指色彩绚丽华美的布帛。 游人相竞逐:游客们相互追逐嬉戏。 马动六街尘:马蹄声搅动了京城的大街小巷。马动,指马儿奔跑;六街,泛指京城的街道。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此题时,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和理解。同时,还要明确诗词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以及诗词的写作背景。 “绿树凉阴合”一句,意思是:绿树荫凉,树木葱笼茂密,枝叶交错成阴。“凉阴”,指树阴,即树叶的阴影;“合”是“覆盖”之意。这一句写景,描写了春日里树木繁盛的景象。 “苍苔掩翠浓”一句,意思是:青苔掩映着绿叶儿浓密而茂盛。“掩”,遮掩;“翠”
【注释】 杨震:东汉名臣,字伯起、武安。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少学律令,明帝时为太仆,后迁渔阳太守,以刚直闻名。因弹劾大将军邓骘子邓悝贪污受贿,得罪于邓骘,被罢官归乡。 边生:边地之人,这里指边地的官员。 铎(duó):传声的木舌,这里指铜制的铃铛。 应起觐天颜:应起来朝见圣上。 【赏析】 《送陈掌教之闽中》,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首联写送别之情,颔联写送别的场景,颈联写送别的原因
【注释】 拂:掠过。勃鸠:黄鹂。回:指日影的映照。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抓住一个“晴”字,从视觉的角度,描写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天晴气爽,轻风拂过,把几缕白云吹散了,天空湛蓝而明亮。夕阳斜照在云朵上,霞光万道,美不胜收。诗人又抓住了一个“绿”字,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一派宁静的田园风光。树上的鸟儿唱着悦耳的歌,对酒暂饮,心情舒畅。 全诗语言质朴清新自然。首二句是写景,第三句是点题
诗句释义: 1. 得失功名非易计,纷纭世故总难知。 - “得失功名”指的是在追求功名利禄过程中的得与失,反映了对名利的态度和看法。 - “纷纭世故”指世间复杂多变的人情世态,表达了对复杂社会环境的感慨。 - “非易计”意味着难以轻易计算或处理,强调对名利的追求不是易事。 - “总难知”表达了对世事难以完全理解的认识,突出了人生多面的复杂性。 2. 心能顺道何须问,行不愧天胡可疑。 -
【解析】 此诗为题画七言绝句,是诗人在一次访友时作的。 第一句写诗人来到梁家后,看到乔木参天,环境幽雅,正好遇上南风吹来,落日染红了天空。“阴阴”形容树木茂密;“乔木”指高大的树木。“仙家”暗喻友人的居所。“正值”说明诗人到访的时间。“南薰”指和暖的春风。 第二句说,诗人来到朋友家以后,便向梁应和学习吟诗作赋。“学语”是指学做诗;“低飞”是指燕子在梁上筑巢;“燕”是候鸟,春天来临时才飞回南方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友人王宗嗣荣归,在饯别的场合即兴而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首句“绿鬓乌纱映”,描写王宗嗣荣的外貌,以“绿鬓”指代其年轻,以黑纱帽衬托其俊朗之容。“青骢皂盖鲜”,则描绘出王宗嗣荣骑着青骢马、戴着黑纱帽的英武形象。这两句诗通过对服饰和马匹的描写,生动地勾勒出了王宗嗣荣的英姿。 颔联“故园归兴好,松竹对闲眠。”则转入对故乡的思念。王宗嗣荣即将离去
注释:种上角豆穿过篱笆,丝瓜缠绕在屋椽上。 打畦分嫩韭,春雨翠呈鲜。 译文:角豆穿过篱笆,丝瓜缠绕在屋椽上。 打畦分嫩韭,春雨翠呈鲜。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小诗,通过角豆、丝瓜等农作物的生长,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注释】 出门:指女子出嫁。致语:告诉家人。谁不念恩私:谁不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嫁女:女儿出嫁。其如:哪,怎么;已及时:已经来得及了。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贤妻对丈夫的劝勉。诗的前两句,“出门还致语,谁不念恩私”,意思是说,你出门的时候,要告诉你的家人,他们不会忘记你的养育之恩。后两句“嫁女非无泪,其如已及时”的意思是说,我的女儿即将出嫁,她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因为她想到自己已经来得及了
【注释】 闯:地名。篁,竹林。沙草:一种生长在沙土上的植物。牛羊、野人家:指农家。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全诗写春到野外,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首句写竹笋从地下冒出来,是春天到来的征兆;第二句则写草上长出了芽,也表明春到人间;第三句说牛羊在原野上安眠,说明春光和煦;末句说野人家里也是一片春意融融的气象,这四幅画面互相呼应,构成一幅美丽的春日图景。 此诗语言朴实,不加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