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仲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诗句一:“冻苦燕门地,冬初雪蔽空。” - 注释: “冻苦”表达了寒冷天气给人带来的不适感。“燕门地”可能指代地理位置或历史背景,这里用来象征冬天的严寒和艰苦。 - 赏析: 通过描述冬日的寒冷和冰雪覆盖的景象,诗人传达了对冬季严寒气候的感受。 2. 诗句二:“严凝毡毳薄,冷颤鬓毛蓬。” - 注释: “严凝”形容天气非常寒冷。“毡毳薄”中的“毡”和“毳”分别指毡子和兽皮
【注释】 承檄:接受任务。夷:少数民族。次:停留。二首:指两首诗。 徼外:边远地区,指少数民族居住区。境:边境,界线。 溪流一线通:溪水细长,只容一人通过。 山峰银笔架:形容山势陡峭,像银笔一样耸立在云中。 石壁锦屏风:石壁如同精美的屏风。 雾隐千岩暗:云雾遮蔽了千座山岩。 霜凋万木红:霜降后,万木都呈现出红色。 白头翁:指老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少数民族生活的诗。首联“徼外夷人境
承檄往夷中途次二首 混沌初开后,风烟各自分。 山中荒境界,世外小乾坤。 居近狐狸穴,人同犬豕群。 自从归圣化,方得染尧仁。 注释: 承檄往夷中途次二首: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前往夷地的途中所经历的种种景象和感受。 混沌初开后,风烟各自分。 山中荒境界,世外小乾坤。 居近狐狸穴,人同犬豕群。 自从归圣化,方得染尧仁。 注释: 承檄往夷:指受命前往夷地。 中途次二首:指在途中停下来两次作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的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分析诗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运斤才放手,游刃欲通神。”意思是:挥锤时用力恰到好处,刀刃刚接触物体就已进入状态。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烂熳花经雨,圆光镜掩尘。”两句的意思是:花朵在雨中烂漫开放,如同圆镜一般洁净明亮。这两句是说花儿在风雨过后依然盛开,犹如明净的镜子一般,映照出天空的云彩
【注释】 责子赋:责备儿子写这首诗。自解:自己解释。痴顽:愚笨。省躬:反省自己。老子:指老子的学说,道家哲学。得性自天公:得本性来自自然。湖海地:比喻贤明的君主。安得有鱼龙:怎么能够有鱼龙在渊(深潭)里自由自在呢?形容贤明的君主。 【赏析】 此诗是作者责备儿子所写的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儿子的不满和担忧,同时也抒发了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感叹。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通过对儿子的责备和自己的反思
【解析】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写饯行,抒写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表达了作者的一片衷肠。首句写皇帝颁新命,给刘同年加官进爵;第二句写刘同年持节赴任;第三句点明刘同年“奉使浙西”,说明他此行的目的;第四句以刘同年为官清廉、有德于民而感其皇恩;第五句描绘刘同年赴任沿途风光;第六句写饯行时刘同年唱《别赋》的情景;最后一句说刘同年即将离去,与自己分手,两人将同朝共事。此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答案】
这首诗是诗人对会友的思念。 世路疏投分,天涯未了心。 注释:世界的道路疏远,我们的关系淡薄,而我们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还未实现。 赏析:首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也暗示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孤独无依的状态。第二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期待。 看云思往论,乘月谩闲吟。 注释:看云时想起了过去的对话,乘着月光无聊地吟诗。 赏析:第三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读红鹦鹉偶作”,然后根据要求圈点出关键词语,结合全诗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情诗,首联写鹦鹉的外形特征和与众不同的特点,颔联赞美鹦鹉能言善学。颈联写鹦鹉的嘴、羽毛,尾联抒发诗人的自谦之情。据此可分析概括作答。 【答案】 译文: 美丽的外表天生就与众不同,红色的外衣独树一帜
【译文】 清晨的鼓角声惊醒了我残留的梦境,催促我上路频繁。 头顶上传来大雁的叫声,在马背上数着满天的星斗。 心中恋慕着朝廷,但安邦定国的良策还没有拿出来。 自己处境孤独危险,怎么能辜负我的君主? 【赏析】 《早朝》是一首描写宫廷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以“早朝”为题,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宫廷生活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担忧和忧虑之情。 首句“鼓角惊残梦”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秋,王中正任定州知州时。当时北宋对辽用兵,王中正以边太守的身份赴总制府赞理戎务,送别之作。 首句“乾坤交义重”,意谓天地之间正义与道义相互重合,这是全诗的主旨。次句“杯酒笑谈频”,“酒”是饯别时不可缺少的媒介,“笑谈”则是送别之际常见的情景;而“频”字则表明了王中正在送别的场合里,频频举杯,频频笑谈。三、四两句,写王中正在定州任上政绩斐然,政绩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