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仲
. 时物随风转,和风拂面来。 注释:时光流转,万物随春风飘荡;温暖的和风吹拂着面庞。 赏析:首句描绘了春天来临的景象,春风轻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时物"意为时光中的事物,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变迁。"随风转"形象地描述了春天的到来,万物都在随着风的吹拂而变化。 2. 蛰虫穿地拆,芽笋闯墙开。 注释:冬眠的昆虫开始活动,钻破地面寻找食物;嫩笋从墙壁中冒出,探出地面。 赏析
注释: 1. 白屋:简陋的房屋。穷命:命运艰难,指贫困。青云:比喻仕途高升,官高位重。致身:得志,即当权。 2. 琴书:指书籍,这里代指文人的学问和才能。旧业:过去的事业。已封尘:已经落满灰尘。 3. 仗义:讲义气,有正义感。心犹在:心中依旧保持着正义感。 4. 工诗:擅长写诗。世已闻:世人已经知道了。 5. 归山:回到山里隐居。何日是:哪天才是? 6. 絮酒:用酒糟等物裹住鱼肉等食物,使之不散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其思想情感,最后指出其艺术手法。本题属于对诗句的赏析,考生在赏析时可以从诗的内容、手法、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同时注意要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分析。 首联“片石生鳌背,孤汀碍水流。”是写江中的一块石头,它像一只巨大的鳌鱼,把水挡住了。“一片石”是诗人的观察所得,也是他的感受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竹夫人 - 注释: “竹夫人”指的可能是以竹为材料的艺术品或雕塑,这里可能指一种以竹子制成的小型艺术装置。 2. 刷竹工倕巧 - 注释: “工倕”是古代神话中的巧手神匠,此处用来喻指手艺精湛。这里的“刷竹”可能意味着通过刷毛工具处理竹材使之更加光滑美观。 - 译文: 这位竹艺工人的手艺极为精巧,将竹子加工得光滑细腻。 3. 胚胎结搆成 - 注释:
己巳春日试笔二首 春到园林媚,云深引步迟。 柳娇莺细掷,花好蝶先知。 草软牛羊饱,枝危鹳鹤依。 凭谁高着眼,杯酒洗肝脾。 注释: - 己巳春日:即己巳年春天。己巳,是古代纪年的一种方法,己为天干之一,巳为地支之一。春天到来时,人们常常用“春日”来指代。 - 试笔二首:这是题目,指的是作者写了两首诗。 - 媚:这里的“媚”是指春的景色美好、迷人。 - 云深引步迟:云深的地方走路很慢
【注释】 1. 游君山二首:指《登高壮观》诗。君山在洞庭湖中,为一高地,上有庙宇,因而得名。唐时诗人多有游此而作诗,故称“游君山”。 2. 浅水:指湖水较浅处。 3. 停舟:指停船待渡。楫:划船工具,即桨。 4. 轻衣:指轻薄的衣服。 5. 石关:指岩石险峻的关口。 6. 烟光:指晚霞映照下的水面上的雾气。 7. 峒:指山洞或洞穴。 8. 云影:指云彩的影子。 9. 寺古:指寺庙古老。 10.
诗句解析: 1. 老眼看山惯,羸躯渡险难。 - 老眼: 年迈的眼睛,比喻经验。 - 看山惯: 对山峰的景色看得非常熟悉,经验丰富。 - 羸躯: 瘦弱的身体,指身体状况不佳。 - 渡险难: 过危险的山路,形容旅途艰难。 2. 日低啼鸟倦,霜重野花残。 - 日低: 太阳落山,天色渐暗。 - 啼鸟倦: 鸟儿鸣叫到疲倦,暗示日落时分。 - 霜重: 霜降,天气寒冷。 - 野花残: 野花凋谢
【注释】 脚根:指山行时脚下踏的地。拄杖:拄着拐杖。古洞杳青烟:古老的山洞里,烟雾缭绕。草屋:茅草盖的屋子。苔阶:台阶上长满青苔,雨后显得更加鲜绿。茶烹山顶叶:用山上的茶叶煮水沏茶。汲涧边泉:从山涧边打水。逍遥事:悠闲自在的事。 □:同“莫”,意为不要说话。 【译文】 拄杖缓步踏青苔,古老的山中洞口烟雾浓。 小草房依傍岩石绿,青石台阶积满雨水珠。 茶水烹煮的是山间野茶,泉水汲取来自山涧清流。
注释 1. 山人山不远:山人(隐士)的居处并不远,意味着隐者离访者并不遥远。 2. 望望隔云烟:眺望时,只能看到云雾缭绕的景色,难以看清具体的景象。 3. 曲径穿林密:弯曲的小径穿行在树木繁茂的林间,显得幽深而神秘。 4. 危桥渡涧缠:一座危险的桥梁横跨在溪涧之上,桥身蜿蜒曲折,似乎与水流纠缠在一起。 5. 舍旁鸡犬散:隐者的住所附近,原本鸡鸣狗叫的声音已经消失,只剩下宁静的氛围。 6.
【解析】 本诗写诗人游山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语言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首联“谁是山中主,看山有宿缘”,以设问的形式开篇,既写出了游人的身份,又点出诗人的心境。“山中主”三字,表明了诗人对山中主人的尊敬和喜爱。“看山有宿缘”,表达了作者与山水之间的深厚关系,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颔联“白云封洞口,绿树荫塘前”,描写了山中景色。“白云封洞口”,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山中云景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