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林
这首诗是唐代李商隐的作品《景葵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 葵树何年倚槛栽,繁阴已护读书台。 - 注释:这句诗描述了景葵堂前的葵树是在何时栽种的,以及现在它已经长成了茂密的树木,为读书台提供了阴凉。 - 赏析:通过描写景葵堂前的葵树,诗人表达了对这片宁静环境的珍视和对知识的追求。 第二句: 羹墙有感亲如在,雨露无私花剩开。 - 注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题陈怡云竹轩·和全室尚人韵》为明朝诗人邓林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述了种下十余株竹子,打开三两楹的窗户后,满庭院都是自然的景致,没有喧嚣的声音。通过描绘竹林与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和谐生活的向往。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释: 1. 诗句释义: - 种竹十馀个:种植了十余株竹子。 - 开轩三两楹:打开窗户只有三到两间。 - 满庭留野色:庭院里充满了自然的色彩。 - 无地着嚣声
《别严斋》 四海皆兄弟,如君有几人。 利轻缘义重,交久见情真。 风雨连床夜,莺花对酒晨。 一杯从别后,此意与谁陈。 注释: 1. 四海皆兄弟:指无论身处何方,都是兄弟般的朋友。四海,即天下,比喻广阔的范围;兄弟,泛指朋友。 2. 如君有几人:意思是说像你这样的朋友,能有几个呢?如君,指严斋;几多,多少;人,指朋友。 3. 利轻缘义重:意思是说利益虽然微不足道,但友情却非常深厚。轻利,指利益微薄
清风楼上,题写王孟端的竹画。 与可(张与白)千竿竹子,休文(沈约)八咏楼。 江山处处风景美,烟雨蒙蒙秋意浓。 俗世之人少交往,词人墨客好唱和。 留下佳句寄幽情,秋风冷飕飕让人寒。 注释: 1. 清风楼上题写王孟端的竹画。清风楼为金文鼎所建,王孟端是在此楼题写了竹画。 2. 与可(张与白)千竿竹子,休文(沈约)八咏楼。与可以指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张旭,他的诗作多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
【注释】 闻汝:听说你。灯窗;指书案。工夫;功夫,学问。逢人:遇到人。知问字:指懂得文字。对谱:指会弹琴。儒林:指科举时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即“儒学”或“学校”。乔木:高大的树木。阴阴:茂盛的样子。 【译文】 听到你灯下苦读的情景,你的功夫很用心。 遇到人就懂文字,弹起琴来有声有色。 好好做一个儒雅的人吧,别叹学海深不可测。 我家世代称门阀,参政的家族正茂盛生长。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
【注释】 生长:出生。逢:遇到。昭代:指盛世。羁栖:漂泊寄居。此身:自身。牧伯:古代官名,指州刺史。有官居牧伯:当官时,担任过刺史。无德报君亲:没有以道德来报答君主和亲人。积善由先世:积德是前人遗留下来的。属后人:留给后代人。家藏书万卷:家里藏书上万卷。子孙:指自己的儿子们。 【赏析】 钱公辅(1032—1104)字端甫,吴兴(今浙江湖州南)人。宋神宗时,任枢密使,因与王安石变法派不和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宽敞舒适的窝居环境,诗人在其中感受到了宁静与闲适。 首先看第一句“一窝如斗大,容膝尽宽舒。” 这里的“一窝”指的是窝居的形态,它像斗那样大小,足以容纳一个膝盖。而“如斗大”强调其尺寸之大。接着“容膝尽宽舒”则描述了窝居的空间宽敞舒适,让人感觉非常自在和放松,可以伸开双腿休息。 第二句“俗客无来辙,天君有广居。”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来突出窝居的独特之处。在这里
诗句释义 1 日月双飞鸟,乾坤一大窝: - “日月双飞鸟”比喻时间迅速流逝,如同飞翔的鸟儿一般。“乾坤一大窝”则形容宇宙广阔无垠,就像一个巨大的巢穴。 2. 人生真似寄: - “似寄”意味着生活仿佛是暂时的寄宿,强调人生的短暂和不确定性。 3. 发绿顿成皤: - “发绿”通常指人的头发变白,“皤”是老年的象征。这里表示年纪渐长,头发变白。 4. 景物江南好,诗朋座上多: -
这首诗的格式是四行,每行七个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归心何所似,沧海日东之。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归乡的心情,他的心情就像在海上看太阳从东边升起一样,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 “归心”指的是诗人想要回家的心情,“似”表示比喻。 - “沧海”在这里可能是指大海,因为大海宽广无边,而太阳从东方升起,也象征着新的开始。 - “日东之”中的“日”指的是太阳,“东之”则表示太阳从东方升起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益。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瀚海收鹏运,蓬麻托鴳窝。 - "瀚海":指辽阔的海洋。 - "收鹏运":比喻捕捉到了像大鹏一样的机遇。 - "蓬麻":指茂盛的草。 - "托鴳窝":比喻依附、依托于小处(如巢穴),这里可能暗指隐居生活。 2. 容身天地阔,搔首鬓丝皤。 - "容身":指安身立命。 - "天地阔":形容视野宽阔,有无限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