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大年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西湖景十首》。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翠围红绕战纵横,似看吴宫习女兵。 - 翠围:形容荷叶环绕的情景。 - 红绕:形容荷花围绕着荷叶。 - 战纵横:形容湖面波光粼粼,像在战斗一样。 - 吴宫习女兵:指的是古代吴国宫女练武的场景,这里借指西湖边女子练习武艺的情景。 飞雪翻空云影乱,游鱼吹浪水纹生。 - 飞雪翻空:形容雪花飘落的景象。 - 云影乱:形容云雾缭绕
【注释】: - 南屏晚钟:南屏山位于杭州西湖的西南面,山上有一座古寺叫南屏寺。晚钟指的是南屏寺晚上敲钟的情景。 - 禅榻(zhān tà):僧人睡觉用的垫子。 - 逸韵:超凡脱俗的意境。 - 鳌岭:又名玉皇山,是西湖风景区的名胜之一。 - 凤城:凤凰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因山形如凤凰而得名。 - 玉壶银箭:指时间的推移,夜深人静时计时的工具,也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 【赏析】:
虎跑泉和苏子瞻韵 中峰有路盘桓上,前代遗踪成俯仰。 老禅对客欲忘言,尘事恼人空鞅掌。 梵音时答海潮声,山雨暗添泉溜响。 倏然长忆下烟萝,玉珂漫使因风想。 注释: 虎跑泉在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寺后面,相传为唐代高僧玄奘法师所发现,因泉中水味如虎而得名。苏子瞻:苏轼。子赡,字子瞻,是苏轼的字。 中峰有路盘桓上,前代遗踪成俯仰。 在这山腰处有一条山路,它蜿蜒盘旋而上,仿佛在诉说着前代僧人留下的足迹
注释 题仲昭竹:题写仲昭的《题竹》诗。仲昭:即孟郊,字东野,湖州人。 舍人:指孟郊。唐代翰林学士官称“舍人”。 老作郧阳守:年老时做过“郧阳郡守”。 尚爱挥毫写竹枝:还喜欢挥笔写下《题竹》诗。竹枝:古乐府名。相传为屈原所作,后人常借以咏怀。 鹧鸪啼断雨来时:鹧鸪鸟鸣声,古人以为其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故用此典。雨来时,指雨后。 赏析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西湖曾系木兰桡,湖上残云雪未消。 报道南枝春信早,移船更近段家桥。 注释:在西湖边曾经系着木兰舟,湖上飘荡的残云还未消融。报告说南枝上的梅花已经早早地开放了,我们应当移走船只,更靠近段家桥赏梅。 赏析: 此诗描绘的是作者在西湖边欣赏梅花的场景。首句以“木兰桡”点明地点,同时暗示了梅花的美丽和坚韧;次句则通过对“残云”和“雪”的描写,展现了冬日西湖的寒冷与美丽。第三句通过“报道南枝春信早”
《卜算子·咏梅》是南宋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词。此词通过赞美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品格,表达了诗人自己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全词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出一种高洁、坚强的品质和一种面对困难时的从容态度,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著名词人陆游的作品。上片“粉泪湿鲛绡,只恐郎情薄”写女主角因思念而流泪湿润了珍贵的鲛绡手帕,担心对方感情不够深厚
【注释】 杨柳:柳树。杨柳小蛮腰,惯逐东风舞:形容柳枝婀娜多姿,随着春风起舞。 学得琵琶出教坊:学习了琵琶的技艺,并到教坊中演出。教坊是唐朝设置的音乐机构之一。 不是商人妇:不是做买卖的女商人。 忙整玉搔头:忙着整理自己的发髻,用玉簪固定头发。 春笋纤纤露:像春笋一样纤细的秀发露在外面。 老却江南杜牧之:使江南人感到衰老的,是杜牧。杜牧曾写过《秋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记得武林门外路,雨余芳草蒙茸。杏花深巷酒旗风。 紫骝嘶过处,随意数残红。 有约玉人同载酒,夕阳归路西东。 舞裙歌扇绣帘栊。昔游成一梦,试问卖花翁。 译文: 回想起我们曾经走过的武林门外的路,雨后留下的草地上覆盖着新生的绿色和泥土。杏花盛开的小巷中酒旗迎风摆动,显得热闹而生动。一匹紫红色的骏马奔跑过,路边随意地留下了几片落花。我们约好的爱人一起乘坐着马车,沿着夕阳西下的归路上去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最后附上赏析。 理解全诗的意境,把握诗中的主要意象,分析其内涵;其次,要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所处的环境来分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友人处读杨廉夫诗集后所作,通过写杨诗的内容和风格
诗句原文: 水禽沙鸟自相呼,远近云山半有无。 一叶扁舟两三客,载将烟雨过西湖。 译文解释: 水禽和沙鸟相互呼唤,远处的云山时隐时现,仿佛若有若无。一叶扁舟承载着两三个人,在烟雾缭绕中穿行于西湖之上。 关键词注释: 1. 水禽:指在水中游动的鸟类。 2. 沙鸟:通常指在沙滩、沙漠等地方飞翔的鸟类。 3. 自相呼:相互呼唤。 4. 远近云山:远处的山峦被云雾笼罩,若隐若现。 5. 半有无:时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