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珝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水乡秋易冷,珍重过吴松。 - 注释: 描述秋季的水乡气候,强调了季节的寒冷,并提醒对方珍视即将到来的吴地之行。 - 赏析: 此句通过描写水乡的秋季特点(“水乡秋易冷”),传达了一种对即将来临的季节变化的期待和对对方的关怀。使用“珍重”一词表达了对即将离开的客人的不舍,同时也暗示着对方在此行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或挑战。通过提到“过吴松”,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客人安全的期望
诗句解析 1. 此去姑苏郡,都无五日程。 - 注释:此行前往苏州(姑苏)的郡城,距离只有五天的行程。 - 赏析:此句描述了诗人与朋友离别时的情景,强调了时间的短暂和即将到来的分别。 2. 仍闻新太守,最重旧交情。 - 注释:仍然听到新任太守,最重视旧日的友情。 - 赏析:表达了对新任官员的尊重以及希望保持旧有的友情,显示了对友情的重视。 3. 有句梅边索,无田月下耕。 - 注释
小至 九地阳初动,披衣起拥炉。 门前初去马,窗外渐啼乌。 云色呈金未,梅梢破玉无。 焚香待天晓,点易自研朱。 注释: 1. 九地阳初动,披衣起拥炉。 —— 九地:指农历九月,阳初动:太阳初升。披衣起拥炉:起床后烤火取暖。 2. 门前初去马,窗外渐啼乌。 —— 门:门槛,古代用石或木制成的门框。去马:骑马的人已离去。乌:指乌鸦,这里指傍晚时分。 3. 云色呈金未,梅梢破玉无。 ——
【注释】 1. 登桥:指登上吴地的桥梁。渡:渡口,这里指过江。迢递:遥远,此处形容距离远。吴中:即吴国,泛指江南地区。倩仆:请仆人。挑茶灶:在船上煮茶。移船:把船移到别的地方避风。钓筒:钓鱼竿。林屋洞:地名,位于苏州市西南。潮接:潮水涌来,潮水与馆娃宫相邻。馆娃宫:古迹名,在苏州市西北。得句:得了好句子,即诗句传唱的意思。苏笺:苏轼的书信笺纸。 2.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吴地游历时的所感之词
寓池之清夷堂 清夷堂位于西湖之滨,环境幽静,草木葱茏。诗人在这里居住,感受着湖光山色的无限美好,心中充满了宁静与愉悦。他常常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凝视着清澈的池塘,欣赏着周围的花草树木。这种宁静祥和的生活让他感到无比惬意,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 堂静草侵廊,羁怀未易忘。 堂内静谧无声,只有草儿在廊下轻轻摇曳。诗人的心情如同这庭院一样平和,没有纷扰。他的心境如同这庭院里的草儿一样自然、宁静
庐山栖贤寺 名重于诸刹,前贤旧隐踪。 无人知有路,隔树忽闻钟。 瀑壮山疑裂,云深寺若封。 或传遗稿在,三叩昔时松。 注释: - 名重于诸刹:庐山栖贤寺的名声远播。 - 前贤旧隐踪:古代许多高人隐士都选择在这里隐居。 - 无人知有路:很少有人知道这里还有一条通往寺院的路。 - 隔树忽闻钟:当听到钟声从远处传来时,你会被这声音的神秘所吸引。 - 瀑壮山疑裂:瀑布壮观,给人一种山崩地裂的感觉。 -
【注释】己酉:农历年号。淮:淮河,指代边关地区。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用的烽火台和瞭望塔。叹:哀叹、感慨。黄石略:指《出师表》里刘备的遗诏“若金人敢越秦关者,斩首”。碧幢招:指孙权的东吴军队。守堑:指驻守在边境上的军队。宵仍甲:指夜里仍然披着盔甲,准备作战。防城晓未桥:《晋书·谢玄传》:“谢玄北镇广陵,筑南塘堤以遏行兵……玄自江陵将还,道经瓜步山,夜著戎服,见前贤墓,叹曰:‘此山既具坟典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王守仁(1472-1529)的作品中。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过黄山法华寺 - 积雪满松岗: 描述了冬天黄山上积雪的景象,松树被雪覆盖,显得格外壮观。 兹行: 这里指诗人此行的目的或行为。 - 为悼亡: 表达了诗人因亲人去世而来到这里的心情。 本非求吉地: 表示他来这里并不是为了寻求一个吉祥的地方。 - 只欲近禅坊: 只想靠近寺庙,可能是想要静心修行。
【解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早出晚归,船与舟争渡,船行至都城两岸之间。颔联写昔时此地是渔人钓翁的栖息之地,而今却被利名之关所阻隔。颈联写潮水在尘世之中探求尘俗之事,年华催人白发,客居他乡,容颜憔悴。尾联写江湾水仙花又开,诗人欲老于此地。此诗为羁旅思归之作,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思归之情。 【答案】 译文: 早晨傍晚争相渡船,都在岸边相隔相望。 昔日是渔人的栖身之地,如今却成了名利场的入口。
西乡本是最高乡,今岁收成亦倍常。 瓦鼓彩亭连日闹,谁家不谢白龙王。